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是“如果父母主动提出要去养老院,我们是支持还是反对”,即使看之前朋友已经给我打了预防针“太特么扎心了”,我依然哭成了狗。
话题本身已经超越了输赢,所以所有观点摆到台面上来都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站在自己的立场所做的选择,无关对错,只为真心。
其实我觉得陈铭的观点和薇薇的观点有一部分是一致的。虽然陈铭的落脚点在于我们身为子女对父母提出了要求,但他也明确讲到了我们的父母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买菜烧饭帮我们带孩子。薇薇没有迂回,她很直接地点出了父母所处的窘境就是活在划定的框架里,一旦有了新的变化会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新而手足无措。
这道辩题其实不仅还原了父母老去的现状,也对我们提出了现实的难题。无论我们是否赞成父母去养老院,这件事都不是我们点个头或者说声不就能解决的,而无论我们和父母最终达成了怎样的一致,我们也必须背负相应的代价。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然后心理上承担社会舆论的谴责度过后半生,或者选择自己在家奉养父母然后在无止境的为琐事争吵中度过歇斯底里的几十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也成为了老去的父母,面对我们的子女,我们会怎么做,是已经不需要讨论这样的话题,还是依然在讨论这样的话题,毕竟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会一直身体硬朗直到寿终正寝不给我们的子女添一分麻烦。
我们看过那么多影视剧里面那些还不算太坏的坏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没办法呀,饶了我吧。而我们的人生可能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境地。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被教育说要“承上启下”,但是承上需要稳,启下需要妥,转折需要无缝衔接,委实太难,而我们竟然需要在这么难的境地里十分稳妥地度过半生,谁能为这份稳妥背书呢。
薇薇说做儿女的时候要做最好的儿女,做父母的时候要做最好的父母,所以在做儿女的时候绝不要求父母为我们做什么。那以此延伸,做父母的时候也绝不要求子女为我们做什么,但万一,我们做不到呢?
大多数的我们,即使可能今天已经做到了能够顺从内心去追梦的境界,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童年都是活在父母的要求里的,要求我们成绩要好要求我们上个好大学要求我们找个好工作要求我们结婚生子归根结底要求我们要听话。听话是听什么话,听大家的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做什么那么你也要做什么。因为社会既定的舆论概念里将一个人的求学求工作求偶求子过程设定成了一个标准模式,而我们的父母在现有的意识层面将这种模式套用在我们身上,要求我们完成这个模式每一步的诉求。等到我们真的完成了这个模式的最后一步,求子得子,那么我们会不会也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模式套用在我们的子女身上去重复我们的父母当初曾经对我们提过的要求呢,很难回答。
虽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无比坚定,但我相信这份坚定背后必然有无数和父母博弈的争执,而还有更多的人在这场博弈中未能笑到最后最终对父母让步对现实妥协活在了模式化的安稳里。当这种安稳轮回到子女身上,到底是要求子女活出和自己迥然相异的人生还是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别折腾,也很难回答。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去思考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子矛盾,还需要连带着考虑三十年之后我们和我们的子女之间可能的亲子矛盾是不是还有这一项,毕竟站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两代人,委实让人抓狂。
子女总是对父母有亏欠,那是因为子女无法理解身为父母所做出的他们认为好的决定,等到他们成为了父母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又面临着不被自己的子女所理解的境地,我们的父母在三十年前便是遭遇了这样的境地。
但我们这一代人活在一个梦想觉醒的时代,我们站在继往开来的创新点被赋予承上启下的使命,即使万分抓狂,我们也应当正确思考如何妥善解决父母养老的问题,并且让这个问题不被延伸到三十年后让我们的子女来解决。
最后我只想说,这个问题太特么让人抓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