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春梅书房书画谱
谈谈书法中的“雅俗共赏

谈谈书法中的“雅俗共赏

作者: ZC艺海泛舟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21:44 被阅读0次

书法中的“雅”即高雅、高深莫测。雅书,能登大雅高堂,自然是高水平的书墨。书法中的“俗"即通俗易懂,一般普通人的书墨水准,属于大众化的艺术。但二者能否共存,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分析如下。

书法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是书法艺术追求的目标,要使二者共存,即欣赏者需要自己具有较高的书法造诣及创作能力,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书法理论。只有先精而后博,取百家之长,融汇古今,才能驾奴笔墨艺术之上,否则难以雅俗共赏,不为之艺术了。

启功 看得懂的艺术

书法中能达够达到雅俗共赏的便是优秀的艺术作品。雅俗之间,有着相承的关系,相得益彰,不能俗不赏雅,雅不赏俗,否则作品就雅俗两道了。其中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特点:秀雅淳厚、洒脱飘逸、点画飞动、正中求攲、静中见动,美到极致,其艺术水平远超雅俗共赏之上。艺术永远是追求高雅,但高雅必须要有高雅的内涵,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越看越新鲜,百看不厌。否则,是虚假的。

行书巜兰亭序》超越雅俗共赏

雅与俗,如同虚与实,既要统一,又相互冲突。二者应该从辩证的观点来看。雅俗共赏要恰到好处,太雅,欣赏有难度。太俗,称为低级,没有欣赏的价值。总之,雅俗共赏要符合审美哲学。

雅俗共赏 中庸式审美

雅俗共赏是书法爱好者的追求目标。如果从审美的艺术角度讲一定要讲究中庸式审美。例如写楷书不能写得太正,横不能写太平,竖不能得太直,用笔要方圆并用,既要有阳刚的一面,具备阳刚之美。也要有秀丽的一面,具有阴柔之美。变化之多,能玩味其中。如果写得太刚,骨力尽现,无圆润丰满之美。写得太柔,不具备锋芒,无劲健之美,都不算上好的书法。

刚柔并济

只有张弛有度,刚柔并济,不真不草,才能使书法变得雅俗共赏,满足大众化的审美需求,那么这幅作品基本可以雅俗共赏了。

最后,谢谢大家美评,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大师悉心指教,谢谢!

相关文章

  • 谈谈书法中的“雅俗共赏

    书法中的“雅”即高雅、高深莫测。雅书,能登大雅高堂,自然是高水平的书墨。书法中的“俗"即通俗易懂,一般普通人的书墨...

  • 追求不失传统而又雅俗共赏的书法

    追求不失传统而又雅俗共赏的书法

  • 中国画“雅俗共赏”何其难!

    “雅俗共赏”最早见于明代孙仁孺《东郭记·绵驹》中的“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一般用来形容歌曲、绘画、书法、戏曲...

  • 书法欣赏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

    书法欣赏是学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虽然说书法艺术雅俗共赏,但要...

  • 谈谈书法

    学书法,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古人从来都更强调用笔,比如:“学书,笔法为上,结体亦须工”;“结字因时相传...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国家一级书法师罗善福

    作品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 “您在当地书法界不属于顶尖书家,但为什么您的书法作品及对联到处可见?这么跑火!政府机关...

  • 真假书法与“雅俗共赏”断想

    * 注 * 文中图文均原创,禁二传,抄袭 文/ 辛 野 人 书法的“雅俗共赏”是政治忽悠民众的托词。自唐太宗喜爱王...

  • 谈谈书法的入门

    一篇作文我尽量的写短些,便于读者阅读。书法的入门就是以技法为主的入门。分这么几种,篆书入门,隶书入门,楷书入门,草...

  • 行书如何“行气”?

    行书是“五体书”中最具实用性的一种书体,它最能活泼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书法艺术的发展,使行书更具有雅俗共赏...

  • 行书 让书法饱满行气

    行书是“五体书”中最具实用性的一种书体,它最能活泼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书法艺术的发展,使行书更具有雅俗共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书法中的“雅俗共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v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