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前慢
头一次褚时健这个名字是去年年初,老领导会议期间不经意说起褚老的故事,一下激起我的兴趣来。他介绍时提及一本关于褚老的书,大概是《褚时健传》,我顺着这个找了去,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毕竟很少有人能让我注意。
后来上网一看,那书可是不薄,很快我就打消了再看的念头。可我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人,他的样子从此落下了根,直到昨天。这期间,我隐约记得总是不经意想起过褚老,比如想念在家种地的年月,而褚老不就是在土地上耕作出了成功?!
可能因为褚老入过狱,正规媒体很少提及他老去的事,但我还是从秦鉴君的文章里察觉到了这个消息。我平静地看着秦鉴君的文字,字里行间朴实无华地承载着对褚老的敬重之情。我说不清楚什么原因,自己突然就跟着悲伤起来,可那却是一个不甚了解的人啊!
了解一些事情后,我对褚老肃然起敬开来,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个传奇,有起落,有躬耕,有创新,有坚守,有本分。说实话,这几个东西,不论我们坚持一个,都会取得大的成功,而他却个个担当,让人实在慨叹惊讶。
哀牢山是云南玉溪的一座山,光听这名字都能感觉到一丝凄凉,可褚老却能在那里扎住根,做着与土地打交道的事情。有过农村生活的历练,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清楚它是最讲回报的东西。褚老取得的巨大成功其实就印证着他的全力付出,土地给我们了最好的答案。
我转发了秦鉴君的文章,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文章中提到褚老的三个精神,一是工匠精神,二是素心,三是理智的激情,哪一个都够我们体悟追随的。褚老启动的项目是需要四五年才能见到效果的,可他依然自信坚持,那一年他七十五岁。
在那四五年的日日夜夜里,褚老从一个对橙树一无所知的老汉变成专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都是他一页页书学习研究得来的。七八十岁尚能读书学习潜心研究,实在让我们这些三四十岁想着颐养天年的人汗颜,这是褚老的可贵之处。
我对褚老知之不多,仅有的那些见闻让我在心底为他树起了大拇指,那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从内心深处的敬仰。可岁月流长,褚老已去天国,我又该怎么表达哀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