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晚,李朋云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基于同一语篇进行多元化元素阅读教学设计》的研讨。我自己在很努力地跟,但是大家思维碰撞出的关于词汇、语法、写作等的方法,我自己很多都想不出来。原因可能是自己的见识少,加上自己在教学上的主动思考少。这需要自己仔细琢磨这次研讨的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整理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思考。
新年第一课后来王彩琴教授进行了点评,当大家都在回复被追问吓出一身汗,直呼爽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又错过了一些。我可能听出的只是一些操作层面的某些理念的追问,对于思维的审视,我可能还有很大的距离。
当天晚上,对于自己是后进生这个状态我也进行了反省。我觉得自己也慢慢接纳了这个状态,不过即使我不能写出很优秀的文章,有很深刻的学习感悟,但我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获,有所学,也是成绩。以前欠下的账需要慢慢地还,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慢慢地、舒适地躬身入局,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好。
那天晚上记得笔记没有保存好,再打开成了空白。也挺好,给自己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
这次研讨,李朋云老师从什么是语篇(what)和如何研读语篇(how)两方面进行理论的阐述,然后结合课例进行解析。
名家观点在理论讲解方面,李老师用文献综述的亲身践行向我们展示想要弄懂一个概念所要做出的努力。把现有的关于语篇的定义和研读语篇的理论全部找出来,多维度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我觉得张献臣老师提出的“作者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作者是怎么写的?”“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这几个问题,我们在研读语篇时,如果都能理得清楚,才是对语篇最好的解读。彩琴老师说,如果日常教学中,你不知道该如何讲解语篇,就去听语文老师的课,尤其是优秀语文老师的课,从中你会获得教学的思路。今早读树丽老师的文章,里面说,我们追求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学了”。
这些方面我们解读了吗?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英语老师更多的做法是带领学生翻译语篇,点出知识点,课后习题做完核对一下答案,就算语篇讲完了。可是学生真正获得了什么呢?只把语篇翻译了有多大的意义?当然锻炼学生英译汉的能力可能是有的,关键是有的翻译老师也直接代劳了。只翻译语篇,学生拿到的相当于小学生思维的汉语文章,做题时考验的也就剩单词的认读了。这不能算是对语篇的学习。
那我们该如何做,李朋云老师对语篇的案例解析给了我们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
关于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和练习?可以选择词汇在选项句中的意思和文本中词汇在句子的意思相一致的选项,我觉得参考字典把词汇常用的意思进行区分,也有语篇的情境,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
词汇学习也可以把单词的字母打乱顺序,让学生组合成单词,这个在设计时可以对词汇的类别有所突出,让学生关注某一类词。
还可以把同一类词进行挖空练习,这里彩琴老师提出,谁来做这个出题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出题的能力,这是一个观念的改变。
关于地点的词,可以设置只有在这个地点可以做的事儿,让学生进行匹配;还有Word puzzles等游戏,只是这些没有情境的依托,可以根据情境适当选择。
关于语法的学习,我们可以设置图文匹配或者做完成句子的练习,只是对于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点,学生会不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直接按照新学的语法结构填写。
针对含有新语法的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翻译,然后看着自己翻译成的汉语句子,再把它翻译成英文,拿着自己翻译的英文和原文进行对照。分析不同,去理解新的语言现象。
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关于这节课我们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把地名回归到地图所在的位置,弄清楚这几个地方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每个国家的人们在相同时间会做怎样不同的事情,为了避免歧义,可以把比较对象缩小为同龄人。
关于语篇的结构,衔接性与连贯性,我们可以引领小学生弄清楚文章的段落数和段落含义,每段的主题句和结构划分。可以进行段落大意的匹配,画出文章结构图等。这中间要注意衔接词的使用。
关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阐述原因。或许我们也可以来质疑文本中写的不合适的地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关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设置读后续写的任务,以信、作文或者采访等方式来呈现。
感谢李朋云老师的引领,让我们学到了实操性很强可以加强语篇解读的做法。
接下来,彩琴老师在分析这个文本时,提出了一系列的追问,这些追问引发了我们观念深处的思考。曾经对于教材,我没有想过还可以质疑。也纯粹的属于教教材的级别。彩琴老师对教材的审视让我们看到可以整合教材的新角度。
敢于质疑教材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几个问题,比如,这个单元的题目是“We’re enjoying the school trip a lot.”那我们是谁?学生可以有多少程度的融入。尤其是”Write Betty’s postcard to her grandma from the Great Wall.”题目的设置,为什么学生需要去写Betty的明信片?当这件事与自己毫无关系,只是为做题而做题,这样的题目设计是否可以改变,或者我们该如何换种说法,让学生有参与感。
彩琴老师的追问还有关于长城文化的影响,在长城上吃冰淇淋、购物甚至躺着晒太阳,这合适吗?这展现的是哪种文化倾向?记得有个明星曾经站在长城的城墙上跳舞被围攻道歉,不知道这个明星是知道而为之赚取流量,还是真的不知道不可以如此做。那教材的这一块儿真的需要更正,我们传递给学生的必须是正能量的可传承的文化。
针对这个阅读语篇,文体是新闻报道,那它的六要素是什么,文本中如何呈现是需要引领学生读清楚的。
一次研讨,一次提升。作为后进生的自己,不仅仅可以从彩琴导师、李朋云老师那里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从优秀的同伴中看到他们扎实前行的功力,更加明确自己前行的方向。
我想,这就是我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