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反思:来自思维模式的限制
默认的思维模式,我们总是要以一种思维模式开始思考。不管他是对还是错,或是说我们根本就意识不到他是对是错。就像你必须选择一块土地来承载你,你不可能始终都待在空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变你的观点立场。但总还是需要有个初始的立场。
思维模式就像是我们的一部分,他是随着你的自我意识形成而形成的。你必须以一定的思维模式存在。你可以感知到自己思维模式上的错误,也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但你却脱离不了他。这样的表述可能不太严谨,或是根本就不对,这并不重要。思维是个过程,对错是相对情景下的阶段性的结果。我的思维方式、模式面对的是具体的问题。我们大脑中产生的反应,是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反馈。你不可能无中生有的产生想法。就像我们必须要吃饭,然后才能有粑粑的产生一样。我们必须要先感知到了外界的信息,然后才能产生相应的想法。虽不至于能找到所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这应该是肯定存在关系的。
我们如何发现我们思维模式的问题呢?那肯定是因为你所处的环境变了,原有的逻辑出现了不能自洽的地方。这就像是在某个环境下待久了的人,突然换一个环境,他会非常的不适应。因为太多的逻辑被打破,他无法再用原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就像农村的父母突然的进城。
有些限制我们无法突破,但你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你不能任由身体自动的运行。我既然产生了,我就应该拥有主动权。我可能也陷入了一种循环。只是我意识不到。没有外界的信息,我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一直强调的,自以为正确的东西。也只是我对当下所处情景的反应。
我肯定有错,但我又不知道到底错在哪里。那我该如何做呢?你既不能全部否定自己,也不能认为自己全对。那就只能是逐步的去求证。可在一个连问题都不具体的情况下,你怎么去求证呢?只能是先假设我存在错误,也不对,因为你肯定存在错误。只是不知道错在哪里。是不是可以转化为不是去寻找错误,而是去进行探索。错误的发现是因为有新的信息进来,导致原有的逻辑无法自洽。所以才发现的问题到底在哪。寻找错误就变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变为了构建新的秩序。
存在错误是种常态。我们无法消灭我们正在犯的错,和将来可能要犯的错。我们只是在一次次的构建与打破之间重复。这不是我们自愿的,是因为环境一直在发展变化。我们是需要对环境保持适应的,那么你就需要不断的打破原有的秩序,并建立新的秩序。
去到新的环境,或是在已有环境中加入新的信息。改变环境一般是很难做到的,相对容易也就是去到你能去的新环境。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中国的城市到外国的城市。这些都是在改变你所处的环境。环境变了,自然我们就需要建立新的规则,秩序,以适应新环境。
我一直认为,我们人就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我也不知道对错。只是我现在所处的环境,我获取到的信息给我形成的观念。环境是个牢笼,而我能成为什么样子,是这个牢笼所决定的。这个限制是无法突破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个限制,才形成的我们自己。
我或是始终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下,根本不用去学习什么新东西。就像古代的上千年生产力可能也没有什么变化。你可以一辈子都按照一种方式去种田。或是像演化进某个死胡同的生物,上亿年可以没有什么变化。如果环境允许,我们可以不去学习或是适应新变化。但现实是现在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不由得我们不去学习新东西。一旦你做不到与时俱进,你很快就会被淘汰。我们现在不是你想不想的事,而是你必须做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变化太快,才导致了我们能意识到我们会受到思维模式的限制。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无外乎是为了保证我们对于环境的适应。不是你主动去思考的这个问题,而是先有的问题,然后我们才被迫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的生存受到了影响,你才被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生物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在给外界环境于反馈。而我们的这个初始逻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他可能开始时就是一个超级简单的逻辑,就像草履虫的游动。只是在过程中不断的有新逻辑的加入,最终才形成了我们现在这样复杂的逻辑体系。不过还是可以被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逻辑。我们身体有无数个感知细胞,感知光线的,温度的,压力的,气味的,疼痛的,声音的,等等。数量上的叠加,在加上种类的叠加,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可能。复杂性不就是来自于量变导致的质变吗?
如果我们是逻辑,那么我们也就不存在主动性。因为你所有的反馈都是来自对外界输入信息逻辑加工的结果。你见到蛇会害怕,这不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只是你身体初始逻辑的正常反应。你没有主动权,任何我们认为的主动权,也只是事后我们对于逻辑的一种重建。
其实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所做的事后分析。在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都是条件反射式的决策。只是在事后,我们会对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建立各种的逻辑关系。或是说就是对于我们行为进行事后的解释。主动性是我们事后建立的。好像是在自己说服自己,我是拥有主动权的。有意的忽略或是强调一些事情,让我们自我感觉是我们自己在主导这一切。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欺骗。
但是这种情况我想不会一直这样下去。自我意识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于自我的一个再加工。思考自己的这个思维过程。在过程中再次去思考关于自己的问题。对于自我的反思好像是多出了一个自我,以第三视角去回看自己。这可能也就是解释了我的一种感觉,我为什么能脱离身体而存在。这个第三视角越来越成为了我们的主体。所以也就能脱离身体而存在喽。我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逻辑。所以他就可以脱离身体,也其他的载体为承载存在。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他不就是按照人的逻辑设计出来的吗?人是依托肉体产生的逻辑,是经过亿万年演化形成的。而我们现在直接把这套逻辑设计出来,放到一个人造的载体上。
这个过程不就是等于把自我这个逻辑独立出来吗?这也有点像,一个事物一旦产生,他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而不受产生他的载体的约束。我经常做的比喻就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生养的,但他们也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成长。他们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长生活。我们的自我意识相对于我们的身体可能也是这个样子的。
当我们发现我们是被局限的之后,这个自主的我可能也就产生了。也将预示着我将与产生我的这个肉体分离。脱离原有载体的限制,我们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过程应该是先形成相应的概念,然后是更多的人从具体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这不是必须,只是一个可能的方向。人类的演化也可能出现新的分支。亿万年后可能会出现实体的人,和虚幻的人。都是从现在的人分化出来的,但他们的存在形式可能有巨大的差别。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最终你还是要面对眼前的问题。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你的适应性。或是主动的去寻找更加适合你的环境。你需要主动的去适应环境,也需要找到适合你的环境。因为有些东西是你无法改变的,你改变不了,就换个环境呗。适应不是单方面的,适应是双向的。你要改变自己,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这样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匹配。这是站在我的立场和视角做出的选择。单纯靠欲望驱动会怎样?我现在不就是吗?总以为自己会多少有点与众不同,但事实是吗?好像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