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
川航事件:以后还敢坐飞机?

川航事件:以后还敢坐飞机?

作者: eb17c23ebdf5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22:21 被阅读1347次

公众号:军人九条命

川航事件:以后还敢坐飞机?

一、

据民航局西南管理局的官方消息,5月14号一架执行重庆-拉萨航线的川航飞机,迫降到成都双流机场。

原因是,驾驶舱右座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在地面塔台以及机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下,所有的乘客平安落地。在备降过程中,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人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

有人在微博下留言,飞机太危险了,以后出门还是多坐动车、高铁;有人在下面叫好,称机组就是中国的萨利机长。

二、

以往类似的事件只是发生在国外,没有切肤之痛。马航事件后,乘飞机出行很危险的印象,就深刻的烙在了国人的脑海里。

记得前些年出门,我妈总是想坐飞机,无奈她去的地方离家就两三百公里,根本用不上,此事还一度令她十分的恼火。现在是让她坐她都不坐,就算我告诉他打折机票要比高铁还便宜很多,都不行!平时节俭的她会耐心的教育我,孩子,高铁再贵也没有命贵!

但我想说,飞机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飞机失事或者发生事故绝对是小概率事件。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不用妄自菲薄,在中国坐飞机绝对有保障。

上一次我国发生致死事件是10年的伊春空难;再上一次是04年,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包头发生空难。一般来说,越发达国家的航空事故率越低。你要知道在上海北京这样大城市的机场2、3分钟一个架次飞机着落。十四年两起事故,这简直就是奇迹。

三、

我们为什么怕坐飞机?

原因之一,因为现在的社交媒体太发达了。只要任何航班发生任何的事件,马上就能上头条。于是我们忽略了,整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肇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飞机的事故上,哪怕仅仅是事故征候。

原因之二,蒙特卡罗效应——我们在评估概率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其他方面,尽管那些信息是无用的,却对我们的评估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在选择坐飞机还是坐其他的交通工具时,想的不是谁出事的概率低。而是,出事后谁的成活率高。

在我们的旧有的认知中,只要飞机出事故,一定就是机毁人亡。但是今天的川航事件就充分说明航空事故只要处置得当就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飞机在设计时,是留有余度的,每一个关键的设备都是有备份的。像“萨利机长”事件中,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概率小之又小。就算发生了,只要飞行员足够优秀,都会像萨利机长一样成功处置特情。

五、

记得在高中时,同班同学有去民航招飞的,也有去军航招飞的。当时军航打出的标语就是,飞行是勇敢者职业。但是飞行光靠勇敢是不够的,还要胆大心细。我所知道军航飞行员,不仅仅把飞行当做他们的职业,而是他们的事业。

其实,军民航的飞行员是有很大差异的。民航飞行员注重的是飞行的安全、经济和服务,而军航飞行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这里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他们的职责不同而已。

网上传言,事故机组有一个飞行员以前是军航的飞行员,要知道中国军人到哪都是一群让人绝对放心的群体,这次的事件也不例外。希望受伤的飞行员能够早日康复,重返蓝天。

川航事件:以后还敢坐飞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川航事件:以后还敢坐飞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d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