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非常看重人的诚信。车上缺少关键元件,车就不可以跑。人缺少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诚信立身,诚信社会,诚信立国。是圣人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班主任无诚信,学生多谎言;学校无诚信,老师多虚伪;领导无诚信,下属多欺诈;此所谓上行下效。诚信立身,从自我做起。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什么身份,弘扬诚信,人人有责!
第二十三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段对话是讨论礼仪制度的传承问题。孔子认为,周的礼仪制度很完美了。不然,也不会说出“虽百世,可知也”的话。我们今天会听人说到:老师什么样,他的学生也像什么样。每次听到这话,就会如芒在背。我们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对待生命和成长,我们对待孤苦和弱小,都有一双双清澈的眼睛看着你,都有一颗颗稚嫩的心在揣摩你,你的善良将给他们的生命涂上温柔的色调,你的急躁,将给他们的心弦奏出杂乱的音符,为人师者,不谨言慎行,加强修养,“其何以行之哉?“
第二十四章: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一般来说,没有人会祭祀不应该祭祀的鬼神的。如果去祭祀了,一般是有私欲需要满足,想获取额外的好处。由此想到工作中的交流。教学事务首先应该找教务,如果不去找教务,直接找分管教学的校长,那就是越级上报,容易搞成上下级关系不和谐,对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不利,对自己的成长不利。所以要牢记“非其鬼不祭”这句话。当然,如果是上级主动找你谈工作设想,另当别论。只要是金子,自带光芒,怕的是似金如铁,难以为用。所以不用担心不会被任用,磨尖自己的锥子就好。
见义勇为,早有提倡。但我们平常遵行明哲保身的乡愿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就很少有“见义勇为”的事情发生。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有人把“人心冷漠”的罪责推到“彭宇案”的不良导向。其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而找的身外理由。这是懦弱的表现。如果你想善良,是因为你觉得你应该善良,善良之后是被蛇咬还是有优厚报酬,却不是你做善事之前所考虑的。当我们因外在的结果而影响我们要不要做善事的决心时,只能说明我们的善念并不坚定,只能说明我们对善的价值认识不够。因此而去设计一个荒谬的逻辑来为自己未做善事开脱,实在是虚伪不已。内心认定应该做的事,于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勇敢去做,无私者无畏。当我们做事放不开手脚,畏畏缩缩之际,掰开心来看,一定装着私欲这种祸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