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从不同方向将思维归结为某个中心,从而行成某种定势和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综合定势,是把产生的各种思维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缩小其探索区域,旨归于一,“引出一个答案来”。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篇文章首先问妻、问妾、问客:“吾孰与徐公美?”通过实证,发觉弊端,并由治家悟察到治国,因而入朝进谏齐王指出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使齐王接受纳谏的建议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又如我国南朝宋代作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中的《阮光禄在剡》: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阮光禄有一辆漂亮的车子,他乐于助人,“借者无不给”,所以借者反馈回来的一条条信息都符合他的思维,后来听说有人葬母而不敢向他借车,这便打破了他的思维定势。因而把车烧掉,维护了他的思维定势,这是从正反两面收集多种信息而最后引出一个正确答案——有车应与别人共用,否则宁肯烧掉。这也是运用综合定势进行构思的例子。
当然在运用综合定势这种方法进行构思时,切忌牵强附会,生硬地往某一点或某一方向上拼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定势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的心理定势,生拉硬扯是得不到创造效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