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46篇,1382字数,共累积106237字数】
我叫燕子,在一家大型IT公司工作。
两年前我刚到新部门时,我的办公位旁边,坐着一位看起来柔柔弱弱、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同事,她和我在不同的小部门。我记得第一次跟她打招呼时,我以为她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很纳闷,对于这个公司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部门,怎么还会招收新员工呢?
由于我刚到部门,面对一群陌生的面孔,我也不好意思多问,于是,这个疑问暂时被放在了一边。我发现部门的同事都叫她“葛大夫”,这让我更加好奇了,为什么大家都喊她“葛大夫”呢?
有一天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向部门同事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同事笑着跟我说:“葛大夫,就是咱们隔壁部门的那个阿琴。她懂很多中医知识,会按摩和针灸,你要是那里不舒服,可以找她咨询,据说她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中医研究上。”
“哦,原来是这样啊!” 我不禁感叹道。
同事笑着继续跟我说:“葛大夫平时特别注意保健保养,调理脾胃这些,所以看起来特别年轻,其实她比我们小不了几岁。她坐在你旁边,以后你慢慢就知道了。”
听了部门同事的话,我对葛大夫更加崇拜了。一个在IT公司工作的人,平时工作已经很累了,还利用业余时间,用心研究中医知识,真的是厉害哦。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慢慢跟葛大夫熟悉起来,也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了葛大夫的点滴故事。
葛大夫负责一个小团队,我们的业务会和她所在团队的业务有部分交集。在跟她的业务交往中,我了解到她以前是在欧洲地区部工作过很多年,对一线客户的业务很熟悉。她的这些经验,对我们小部门的业务工作很有用。
我记得在一个新业务模式设计时,我邀请她参加到我们新业务组中。葛大夫很快便发现我们新业务模式的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案优化建议。这就好比一个专业的医生问诊一般,很快便能从病人的病情中,诊断出病因并对症下药。
葛大夫除了工作干得出色之外,我看到部门同事碰到身体不舒服时,都特别喜欢跑过来咨询她的意见。每当此时,葛大夫会像医院的医生般,号脉,并给出一些建议。有时候我看她会拿出随身带的针灸用具出来,盘腿坐在椅子上,时不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针灸。
一次,我脖子不舒服,找她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在跟她的攀谈中,了解到她的一些信息。
葛大夫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搞医务工作的,他们家是典型的医务世家。到了葛大夫这一代,她的家人觉得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太辛苦,希望她能做一些轻松、简单一点的工作。所以,在葛大夫考大学,报考志愿时,她的家人没有让她选择学医。
葛大夫最终留学英国,在那里读完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业,回国应聘到我们公司工作。
她说那时候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多,她父母能够送她出国已经很不错了,可是生活费需要自己解决。
别人以为海外留学生的生活会很惬意,其实不然。葛大夫说她在英国留学的生活非常辛苦。她工作日白天上课,早上起得非常早出去打工,周末也不例外。有时候被搞得精疲力竭,一回到宿舍,只想睡觉。
她从毕业回国后,一直在我们公司工作,她觉得工作还是小有成就。葛大夫在海外待了好多年,她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强,这也给她在工作上的开展增加了资本,让她更有用武之地。
但除了工作,她总觉得自己个人生活中,少了一些东西。葛大夫从小受到家里从医氛围的影响,而且她从小住在医学院。她记得小时候每次经过医学院的宣传栏,都会注意到宣传栏上写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她觉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特别崇高和有价值感。
葛大夫从小受家人的耳濡目染,其骨子里特别喜欢医学。加上她在国外生活的那些年里,有段时间身体特别不好,她便重新开始认识和研究中医,发现中医其实是一种更好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方式。
葛大夫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在海外生活的那些年里,经历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回过头来,再反观中国传统文化,更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宝贵。所以,葛大夫在回国之后,便重新回归学习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
家里人虽然疼惜葛大夫,可是,他们更尊重她的兴趣选择。长辈们非常支持她把中医作为业余爱好,重新回归学习。她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学习中医知识,加上家里人的帮助,让她很快学有所成。她在部门还专门举办过日常保健保养的知识普及培训,以及简单针灸按摩的日常知识讲解。
2019年过年期间,发生了疫情。葛大夫在过完年上班之后,每天早上和下午,带领大家在办公室做操,锻炼身体。她还给大家购买中医熏包,供日常家里用。
除了中医,她还喜欢太极拳。她在回国之后,便一直参加了公司的太极协会,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参加和组建协会活动。现在,葛大夫已经是协会的副会长,她特意邀请教授太极拳的专业教练,利用业余时间,教大家学习太极拳,强身健体。
我有时候在想,办公室有一位懂医术的同事,日常可以享受到很多福利,这种感觉真好!
葛大夫就是我们大家伙的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