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简友广场读书
读《三字经》,重回少儿时代

读《三字经》,重回少儿时代

作者: 林之秋 | 来源:发表于2023-12-28 12:38 被阅读0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幼儿园时,我们就读过《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成熟于900多年前的宋朝,可是今天依然散发光芒,也同样是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儿童启蒙教材。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钱文忠先生对《三字经》进行深度解读,那些看似简单易懂的字句,背后却大有深意。

钱文忠,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是百家讲坛的名师,师从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在这本书中,钱文忠先生以《三字经》原文内容为基础,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及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

这是一本启蒙书。《三字经》从宋朝流传至今,它在形式上朗朗上口,适合儿童背诵理解,甚至可以吟唱;在内容上,它用简单的语言,把传统社会的各种知识汇聚一起,是无数儿童启蒙求学的开始。它是一部简单而深厚的文化书,没有一本文化书籍能如《三字经》这样流传之广、流传之久,这是一部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的启蒙书。


这是一本哲学书。《三字经》中有争议的内容是:人之初,性本善。关于这几个字其实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钱文忠先生在书中提出儒家有三派的说法:一是孔子。孔子先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人的本性并无大的差异,而是后天因为环境的熏染,差别才会越来越大。关于人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二是荀子。荀子的看法是“人之初,性本恶”。荀子是儒家学说的思想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本来是恶的,就如文中举例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不会管母亲是否疲劳,是否有乳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人的本性确实不善良。

关于这个想法,孟子的思想又不太一样。他认为人性向善,关于人性之始是善或恶,笼统而过。以至于现在这一说法,仍有争议。

这是一本故事书。《三字经》中有很多的故事,从开始的“孟母三迁”到“黄香温席”,钱文忠先生告诉我们孝的起源孝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三字经》中的“三纲五常”与儒家要求的“三纲五常”是不同的。

当然,《三字经》中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从前总以为那些知识浅显易懂,可在钱文忠先生的解读下,《三字经》焕发了不同的光彩。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国学思想的精髓。我们要将它发扬光大,就要从少儿时期开始,从现在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三字经》,重回少儿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nd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