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章子怡的这张照片吗?狭小的机舱里、黄色调的温暖灯光,这个看上去应该不会很冷的空间里,章子怡身穿玫瑰红色的大棉袄,毛茸茸的大连帽兜在头上,下面还有一顶黑色的粗毛线帽,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手捧一杯热气氤氲的奶茶,笑靥如花、气色红润的她看上去格外生动美丽。
大冬天里看到这张美图,真会让人有心头一暖的感觉。对比之下,这条新闻《女大学生零下40度穿短裙被冻坏双腿》则看得我手脚冰凉,直为这个正在遭罪的女孩叹息。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虽然每个爱美女性年轻时或许都曾做过几次类似傻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都开始兼顾保暖和美丽,不会一味为了美丽这么拼健康了。
但是,暖,之于所有人更是所有女人的重要性,你真的知道吗?寒风凛冽的冬季街头,很多爱美女性会保持着一些自己的穿衣习惯,比如,有的人不喜欢穿高领,厚外套下是一件大V领,露出精致的锁骨;还有的人一直贯彻“国际穿衣原则”,也就是再冷着装也不会超过三层,所以“秋衣扎到裤子里”的方式无处安放,寒风灌进空荡荡的外套里,柔软毫无抵抗力的小腹和肚脐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有的人不管风再大雪再猛,也只穿一件薄薄的打底裤,膝盖简直被穿堂风虐成狗;还有的人坚持要露出脚踝,或许连袜子也不穿,个中冷味,只能自己体会了。
记得刚上大学时,同宿舍有个东北女孩告诉我,她们家乡有很多俄罗斯女人,大冬天下着雪也总是光腿穿裙子。我很惊异地问,那她们不冷吗?女孩说,她当初也是这样问的,俄罗斯女人们的回答是:冷,但能坚持。
肯定是能坚持的,不能坚持的就都像上文那个女孩一样进医院了。但是,在身体抗议无效而只能把人送到医院之前,难道我们就没注意到身体发给我们的寒凉信号吗?
寒冷季节里,假如穿衣过于单薄,或一些身体关键部位如脚踝、肚脐等缺乏保护,寒气必然会入侵到我们的身体里,此时,身体会自然开启防御机制,排出寒气。每个人的具体表现不同。如果有的人只是偶尔穿衣单薄,平时保暖工作做得比较好,或者平时有固定的运动、汗蒸、打坐等排寒方式,那么通常影响不会太大,喝个姜枣汤发发汗,或者运动、汗蒸一次,寒气就能随之排出去了。
假如平时没有这类保暖和排寒习惯,短期内人就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这也是身体排寒的一种正常机能表现,提醒我们需要注意保暖了。
但是,假如我们一直忽视了这类信号,整个冬天都衣着单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主动的排寒行为,那么,身体只能自动为我们寻求排寒方式,说白了,身体是有智慧的,虽然你在冻她,但她可不会轻易让你冻死,她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寻找最合理的排寒方式。比如,身体会引导寒气进入肠胃,继而通过大便、小便、例假等方式来排出,因为你虽然不运动、不泡脚,但吃喝拉撒你总会有的吧。所以有的人会经常拉稀、大便长期稀软不成型、或者大便后总感觉肠胃里寒凉;或者来例假时总感觉腰酸、想拉肚子,但等真坐到马桶上时又没得拉。
其实这些都是身体给我们发来的信号,提醒我们不要继续让寒气入侵了。但是,假如我们继续无视这些信号,发展下去,肠胃寒凉加剧,就会引起脾胃虚弱等毛病。
曾有一段时间,每次晚饭后我的胃里都会感觉疼痛、寒凉,继而胀痛,这种胀痛非得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才好些。那时我还有些奇怪,因为知道自己有胃寒的毛病所以我吃晚饭格外小心,从来都只是热的、易消化的如汤面之类,为什么每次还是疼呢?后来才知道,正是因为有了热气进去,与肠胃里本有的寒气相遇,寒热交攻的时候人才会感觉疼,这也是肠胃排寒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寒气入侵的时候,人往往是没感觉的,而只在排寒的时候,才会让人感觉到酸、胀、痛、痒等不舒服。
假如我们依旧没理解这些身体信号,继续任由寒气入侵,接下来,身体只能再次启动防御机制抵抗寒气,比如会让我们对某些寒凉食物产生抵触心理,而开始对一些高热饮食产生兴趣,有的人会开始不喜欢吃水果或凉菜,转而开始喜欢吃甜食、蛋糕、奶茶等高热量食物;同时,身体的一些经络会被逐渐关闭,以便阻止寒气进一步侵入肺腑,此时,很多人开始发现自己颈椎僵硬刺痛、膝盖出现风湿痛等。很多人会以为,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伏案劳作导致的。当然,这确实是一个诱因,但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热量不足使得经络堵塞。很多人有长期打坐禅修的习惯,那种静坐需要每天好几个小时保持同一姿势一动不动,形式上比伏案劳作的人更应该颈椎或脊椎僵硬才对,但恰恰相反,打坐时间久了很多人的一些身体小毛病不治而愈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打坐会使人生热,热气足了之后,很多原本阻塞的经络就被通开了。
此外,脂肪增加也是身体为你的寒气买单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你继续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而让寒气入侵时,起码还有脂肪默默地为你的脏腑做最后的保温屏障。
除了衣着单薄之外,寒气入侵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生冷饮食。《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执意在大冬天喝冷酒的贾宝玉毫无办法,但薛宝钗温言软语中,就直切冷酒入腑的利害,引得宝玉深以为然,点头如啄米。
薛宝钗是这么说的:“宝兄弟,亏得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瞧,生冷饮食的危害就是这么大,想想看,每到夏季总有一些人一边喝着冰镇饮料一边大啖海鲜(海鲜性寒凉),到了半夜大泄八趟直到腿软,就是生冷饮食导致寒凉的典型例子。
但是今天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另一种饮食带来的寒凉,相比前者,更多人容易在这里产生误区,从而让身体吃进去更多寒气。这就是“上火”的误区。
当吃过一些油炸、麻辣等热性食物后,有的人会出现唇角起泡等症状,这时,人们通常会认为自己“上火了”,因此开始进食一些清热去火的东西比如喝绿茶、绿豆水等。殊不知,上火也分为实火和虚火,而大部分的虚火,都是由于肠胃中寒气太多以至于阻隔了热气下行的通道,所以热气只好往上走,此时人才会出现嘴角起泡、牙疼等上火症状。所以,这个时候还吃寒凉性食物就是错上加错,引用较大剂量的姜枣汤驱走肠胃寒气,打通肠胃这一通道,引热气下走,上火的症状自然消失。所以,吃热性食物而上火的,往往是肠胃中有寒气的,没有寒气的人,热性自然下行,通过大便小便的方式排出,所以他们可能会感觉大便时有些不舒服,但除此之外,不会有其他上火症状。
四季交替中蕴含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养生智慧,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发发汗”,酷热的夏天里,除了拿把大蒲扇遮阴扇凉,人们没有其他更现代的避暑科技,那时候的夏天,骄阳似火,走哪都是一身汗,是自然能把人经过一个寒冬所积累下来的寒气给驱走的。
但现在的夏天,骄阳依旧,我们却越来越不接地气了,办公室一天都吹冷气,温度都相对较低,再也没了酷暑的一丝味道;下了班直接进地铁,车厢里更低的温度每每会把只穿一件裙子忘记随身带件外套的我冻成狗。明晃晃的大太阳也还是有的,中午的柏油马路上温度也着实麻辣,但是从冷气中浸泡了半天刚走出来的我,只会感觉到欢欣和暖热,因为自己冰冷的肩膀和双腿终于觉到暖了。但是,在大太阳下的时间毕竟短暂,不管是逛街购物、还是跟好友聚餐,还是各种交通方式,冷气都时刻存在。即便回到自己家,有的人也还是难以忍受酷热,再次打开空调。出汗,本是夏天最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不能容忍汗津津的感觉了。
所以,排寒还是得靠自己,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年代。每个人尤其是每位女性,都得检视一下自己身体里是否有寒气?是否有哪些持续让寒气入侵的不良习惯?同时,更要注意养成一种或多种日常排寒的好习惯。
从排寒效果来看,选择排寒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动发热比被动发热好;发热比不发热好。
好的排寒方式有很多,仅从我的个人体验角度,按照优先顺序推荐以下几种:
一、藏传佛教传统打坐姿势之毗卢七法
之所以叫毗卢七支,是因为包括了七个身体要点:1、双腿双盘、单盘或散盘;2、双手结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交抵)放在肚脐下,或休息印(两手自然放在膝盖上);3、脊椎自然直竖,如叠铜钱;4、双肩自然平张下压;5、脖子微微曲俯,以保持平衡;6、眼睛睁开,自然平视鼻尖前方的虚空;7、舌抵上腭。
打坐排寒的力量真有那么大吗?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著名化学家朱清时曾说过,在玉树州的结古镇有个寺庙,那里的僧人们“拙火定”修得非常好,每到春节的正月十五期间,寺院僧人们都会集体坐在湖边,把毛毯用冰水打湿披在身上,之后通过打坐产生的热量,自然把冰毯烤干,这是检视僧人们这一年来实修功夫的重要方式,为此,朱清时还亲自实地探访,虽然并没有亲见,但通过种种佐证,他相信这是真的。当然,一般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等境界的,但仅希望通过打坐来排出自身的寒气,只要方法得当,长期坚持是肯定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打坐一定不要在室外,特别是有风的地方。在寂美山林、海浪拍岸的地方闭目打坐,美则美矣,但是拿出手机拍完照了就赶紧起来为好。打坐时,身体的经络、毛孔会处于舒张状态,此时最忌受风,应该选择在室内的避风处,打坐前适当减少衣物,35岁以上女性最好在腿上盖一个薄毯。
二、家庭常备驱寒恩物之姜枣汤
生姜80~30克,小红枣30~10枚,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控制约一小碗,趁热兑入红糖适量。
生姜性热、发散,红枣红糖滋阴。假如肠胃寒气较重,初次服用姜枣汤时,生姜红糖的用量适当增加,以免无法驱走肠胃寒气反而出现上火症状。
姜枣汤在例假来前1~3天,以及例假的第1、2天服用最好,因为此时正是身体排寒的最好时候,很多女性痛经也往往都在此时。
三、运动或泡脚。
之所以将这两个放在最后,是因为我个人虽然实践过,但并没有坚持下来。不管哪种运动,排寒的效果都差不多,只是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避风,道理跟打坐一样,运动后需要及时换下湿衣服;泡脚时水要热、而且最好水量到膝,再少也得没过小腿肚才行,用一条大毛巾泡过热水后捂在膝盖上即可。
以上不管哪种排寒方式,以微微出汗为宜,大量排汗很伤元气;避风,避风,避风;最后一条,就是坚持。既然寒气不是一天积累下来的,排寒便没有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