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体小说。
塔拉在17岁前从未踏进校门一步,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27岁时成了一名剑桥大学的博士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是个从垃圾山里爬出来的女孩。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序言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山谷的描述,优美诗意,带着满满的感情。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故乡,那个令她伤痕累累的地方,很显然她是爱着的。
第一部分写的是上学前。她的童年,她的偏执而独断专行的父亲,她的唯父亲是从的母亲,带给她许多灰暗的狂躁症的哥哥肖恩,活成她的光的哥哥泰勒,给予她片刻安宁的逃避的外婆和奶奶……
毫无疑问,她是爱父亲的,爱她的家人和那个家的,纵使奶奶想带她逃离,纵使许多次的事件证明父亲的思想是错误的,她依然努力去做他口中的好孩子,当慢慢长大的她惶恐着,为自己有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思想跟父亲不同便认为是对父亲的背叛而焦虑。同时却又下意识的学习着泰勒,哪怕仅仅是坐在学习桌前研读一条条摩门教的教义。
后来她终于懂得,那也是她受到的教育方式——她学会了耐心的对不懂的东西研读。
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她有了逃离家的念头?是从奶奶讲述的阿帕奇的眼泪里女人的命运吗?是因为肖恩对她的暴力行为而妈妈选择忽视吗?还是因为泰勒对外面世界的描述?……也许,做决定可以是一瞬间,但从来不会是因为某个简单的念头,都是源自长久的积聚,早就在心里形成了那个隐形的想法。
我们的童年里有什么呢?又有哪些形成或者影响了我们?改变了我们?寒门贵子不是一蹴而成的,也不是天生的信念坚定,应该是在最初先会有个照亮生命的榜样吧?!
他也许是你身边的人,也许只是故事里的传奇人物。不管是谁,无一例外的是你先被他吸引,继而下意识向他学习,最后成为他,也许最后超越了他……他是你的榜样,是你被关上门后的那扇窗,是你的路标,是你的光!……
第二部分是她在伯明翰大学的经历。
在这里,她一点一点的蜕变,一点一点的从成长经历的桎梏里脱出。从上完厕所后洗手开始,慢慢的在安息日做作业,再到不再害怕与男朋友肌肤的碰触,还有直视父亲的问题,甚至开始尝试去阻止避免陷入同她先前一样境地的人。大学后期,父亲,家,已经不能再轻易的影响到她,哪怕是她回到原点,回到那个令她痛苦的地方。过去被她作为记忆偷偷的藏了起来。
很幸运的是,她的努力也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她接受了来自教授,来自教会,来自政府的救援,她正在与父亲背道而驰,但是她没有等到她担心的因为背叛而被上帝的惩罚。她开始换了一种思维方式,认为这一切也都是上帝的恩赐!……
她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阅读,对书籍对权威不再是崇拜和确信无疑,而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她在用历史学家的姿态去审视和修正自己。她说出了:风就是风,无论在地面还是房顶,不同的是人的心理。
虽然过去依然还在让她伤痛,这时的她,灵魂经过分割、重塑,终于蜕变成了茶花女——她成了她自己!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不管在哪里,她都是她自己。虽然,她也会像泰勒那般终究有被过去的教育所固化的地方。但,那已经是小的不必提及的一部分了…
塔拉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但毫无疑问的是她也足够幸运,她遇到了那么多真心而又有能力帮她的人。也许,优秀和努力就是幸运的前提。
能改变你的永远都是你自己!重塑很痛,很苦,你得为你自己做出选择,并为之执行下去。
她的哥哥肖恩作为书中的反面人物存在于她的人生里,其实他也是优秀的。他也曾选择尝试着考大学,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这个结果当然有父亲的原因,更多却是他自己没有恒定的坚持和努力。
改变总是痛苦的,特别是那种割裂重塑的改变,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
最近有种声音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谈到了很多的原因,多数都是说寒门的孩子在外部条件上的差异。我们的寒门孩子也如塔拉那般努力过了吗?他们的原生家庭难道会比塔拉更具阻力吗?
第三部分是塔拉在剑桥大学的经历。在这一段时间里她精神的痛苦与17岁之前在家里所受的肉体之痛更加难以承受。她与姐姐联合想通过母亲去让父亲对肖恩做出制约,以免他的妻子再受自己曾经受到过的伤害。结果不仅遭到了姐姐的背叛,肖恩的死亡威胁,还遭到了父母拉拢整体家人对她的驱逐。对亲情的渴望让她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以至于精神崩溃甚至无法继续学业。好在哥哥泰勒对她没有放弃,同样被父亲驱逐的姨母及时的出现,让她的情感有所依附。
凭心而论,塔拉的父母也是爱她的。在塔拉去往英国的机场里,塔拉的父亲想到的是: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他没法很快去英国把她接到他认为的安全的地方。他们去他们视为魔鬼的剑桥大学,同样也是为了挽回迷途的女儿。
好在塔拉最后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战胜了心理疾病,如期完成了学业。也终于放下了她的原生家庭,蜕变成一个全新的塔拉。
看完整本书,我却陷入了疑问:她的现在比以前幸福吗?幸福的感觉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主的。如果塔拉从来不曾觉醒,她一直就生活在无知里,跟父亲一样把所有的伤害看成上帝的考验。那样无知无畏的崇拜,也是幸福的吧?
而痛苦源于认知的觉醒,又无法逃离那个让自己痛苦的地方吧?值得欣慰的是塔拉终于放下了过去,她原谅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原谅了放弃了16岁的自己,她从无知到觉知再到认知,已经彻底的脱胎换骨。
塔拉算是成功的吧?她的父母在世俗的眼里也是成功的吧?他们的不同只是在与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如果你觉得幸福,那你就是幸福的!
书读完了,我却依然沉浸在塔拉的故事里。让我很难受的是,我突然想到这是塔拉的回忆,是她的人生,这不是小说……
被哥哥肖恩把头按在马桶里,被拽着头发拖地走,被死亡威胁,被父亲逼迫着去面对无法胜任的‘大剪刀’,绝望至极而又更绝望的是母亲看着被虐待的自己无动于衷的样子……
我不知道,如果换成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我,或者大多数人可能会变成奥黛丽的模样。而最大的可能,我会由此恨极了父母的冷血,肖恩的暴虐,会选择与他们同归于尽。我承认的做法是莽汉的做法,但是估计只能如此。无论是否理智,这都会是我的选择——性格使然!
我想起了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苏明玉凭借自己的努力飞上了自己的山,可是她还是无法摆脱掉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她的纠缠和伤害。
还有张韶涵与母亲的故事。她的努力不比塔拉少,但是她真的比塔拉更悲惨!
塔拉的书名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张韶涵的《阿刁》里面说:像秃鹫一样,栖息在山顶上’。她们都是用鸟形容自己!
塔拉说你是金子,蒙尘的时侯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但不能改变你是金子的本质《阿刁》里有句歌词: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你不必在意真相。
她们不同境遇,不同国籍,但是他们说出了相同的的意思::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相信自己,坚持努力!
我们没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是可以选择怎样走以后的路。相比他们,有爱托举的我们,更应该努力飞翔,飞往自己的山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