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字瞻瞻74:道者,万物之奥

百字瞻瞻74:道者,万物之奥

作者: 一格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07:08 被阅读0次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道德经 . 第六十二章》

    道,是万物的庇荫。它是善人的宝贝,不善人的依靠。美妙的言词可以用于社交,高贵的行为可以赢得尊敬。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能舍弃道呢?

    道是万物存续生息的初始根源和终极依靠,它平等的对待万物和每一个人。善行的人,道会成就他。他的言行因为顺应了道,涵养了内心的高贵,亦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不善的人,道也不会抛弃他,即使其行为背弃了道,但在最终归属上,却无法摆脱道,还是要“尘归尘,土归土”。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对待“善与不善”之人,是没有区别心的。

    道无远人,道无弃人,道家始终以整体与超越的维度看待一切。人生于世,从时间上看,不过“俯仰之间,忽然而已”。人在天地万物中,仅为其中之一;我们所在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之中,亦是沧海一粟。从超越的意义上看,万物确实是均等而一的。

    《庄子 . 秋水篇》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意思是说站在“道”之超越的维度上,万物均等无所谓贵与践。如果把角度调低到万物自身的位置上,万物均各自为贵,又以他物为贱。

    所以,当视野维度得到提升之后,也就自然摒弃了观念上的“狭窄与偏执”,对待人与事也会变得宽容达观与谦和友善。

    老子在《道德经 . 第六十三章》继续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说的亦是同样的道理。也只有回归到超越的“道”的维度上,才可以放下恩怨是非,真正做到“以德报怨”。

    由此联想到家庭教育,孩童是纯真的,有一句话说“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前提是父母在每一天都会有觉醒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情绪,体会孩童的美妙言行,富有魅力的人格气质。养育孩子是学会忘我的最好方式,你会发现,孩童本自具足,内在胸怀宽广,外在视野高瞻,这是孩童生长遵从和顺应“道者,万物之奥”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有一首极为扩维的七律《送瘟神》,写出了一代伟人极为超越与旷达的心境,“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正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陪伴孩童舒展身心于天地,涵养性情于今古,又始终“尊道而贵德”,守持谦卑与内敛。我想这就可抵达老子在本章所畅想的境界——“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那悟道者的风范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字瞻瞻74:道者,万物之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ui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