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掌柜的”,是妻子封给我的“光荣称号”。
“屯儿”自认为,还挺对得起这个称号的。
虽说,远没有达到“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把”的那种程度。
但居家过日子时,每每遇上的那一大堆琐碎的“大事儿小情儿”,妻子指望着“屯儿”干的很少很少,却是事实。
这半年,她去干休所陪同属“80后”的父母,“屯儿”不得不过一段“有山靠山,无山独立”的日子。
年前,如果不是因为马桶出了毛病,维修师傅上门维修时,发现了自来水的水表出现了一点儿小小的状况,还真不知道,我这个“甩手掌柜”,啥时候才能发现,一户一块被装修材料,挡在阴暗角落里的那块不起眼的小水表,还隐藏着一种极其特别的大神奇——
叫做即使拧紧了全家所有的水龙头,那水表里的小罗盘,自己个儿也会鬼使神差地打“转转”。
啥意思?
说白了,即使你不用水,也不耽误你掏腰包,交那越来越贵的“阶梯水费”。
是水表自己的故障,这种可能性会大一些。
其它的原因,咱真是不敢乱猜。
相信自某水公司,不可能做那种不得人心的恶心事儿。
小家小业,开源不易,不得不在“节流”上,对自己下手狠一点。
总听到有人说,“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那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今,正正经经光明正大地搞点儿钱有多难,相信只要是一个正正经经本本份份的人都明白。
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里面的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养家,还要糊口。
如果不把自己家的“小算盘”,扒拉到手指头发酸,当月的收入,都很有可能坚持不到月底。
兜里,就真有可能比脸都干净了。
尽管不“啃老”的子女有很多,但之所以能把“啃老”,列为五十六个民族之后的“第五十七族”,就足以证明,这个“第五十七族”里面的人,并非少数人。
如今,老俩口自己的那点儿养老钱,通常都会视生命一样重要地省着、攒着。
可是,遇到自己真正有病有灾的时候,都被攥出水来的那几个“过河钱儿”,不一定真能够用。
口逻肚攒的那几个“过河钱儿”,不一定完全都属于自己。
还得从中拿出来相当大的一部分,为子女还房贷,帮隔辈人出奶粉钱。
当然,为了孙子辈不输在起跑线上,老人们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有养老金可拿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究竟有多少,咱普通老百姓还真不知道。这个归相关统计部门去掌握。
那么,那些没有养老金可拿的那部分老年人,生活靠什么来支撑呢?
不出意外的是,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没出现什么大的状况之前,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挣一个,花一个。
这是唯一的一种可能。
可想而知的是,在过去那四年的特殊时期,这部分没有养老金可拿的老年人,生活境况不会太好。
耳边时不时也会听到一种哼哼唧唧的腔调:“会花钱的人,思维更开阔,做事更有格局”。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乍一听,倒是还有几分道理。
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有钱,才能再回到会不会花钱,这样的讨论频道上来。
相信会花钱,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讨论会不会花钱,也是一件门槛并不低的事情。
比如,投资,再比如,做公益等等等等。即使,你真的有钱,特别是那些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大量财富的“富二代”、“富n代”的人,并不一定真的会花钱。
扯得有点儿远。
回到正题上来,不得不说,那些靠自己的汗水,挣一个花一个的社会底层,那些收入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好的工薪阶层,这两部分人占了人口总数中的绝对多数。
平头百姓在生活中,如果不精打细算,如果不斤斤计较?
又能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