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看 画(六)
——牧童秋归
据传,唐代宰相韩滉在一次出游中,目睹了田间的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迎面而走来。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便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耕牛图景。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了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取名为《五牛图》。这一幅旷世的名画,至今还保存在故宫的博物院。韩滉以他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技巧,表现出了唐代牛画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的境界。也传达出了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牛的奋斗精神的一种实质。五牛图不仅是在绘画领域备受人们所关注,其历史创作的价值也极高。因此深得古今中外的众多绘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喜爱。
现代,也有一位画家,画水牛非常的出名。在他的画笔下的水牛,妙笔生花,以淡墨之轻盈,浓墨之深邃,焦墨之凝重,辅以渍染之细腻,溢染之恣意。水牛之肌肤纹理,跃然于素绢之上,仿佛能听其低沉之鸣,感其稳健步伐。牧童之衣袂飘飘,线条古朴苍劲,每一画笔皆蕴含千钧之力,又似孩童纯真无邪之态跃然眼前。池中未着一墨,却似有碧波轻漾,涟漪轻拂心田,令人心旷神怡。他画的水牛出神入化,笔墨造型独具一格,粗犷厚重,刚劲有力。画中的水牛追逐奔走,行走坐卧,戏水纳凉,千姿百态,一派悠然自得,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观之大感畅快。在这几幅绘画的图中,充分展示了画家深厚的绘画造诣和对水牛的深刻理解,使得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绘画进程中,“牛”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迁中承载着重要的文化精神。“牛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被不断的创造和书写。牛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被赋予了各种象征的意义。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它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思想。古代绘画中的牛,种类形式皆多样,就姿态而言有洗浴、农耕、奔腾、觅食、漫步等。画家都以厚重的线条勾画出耕牛健硕的体型,墨色的浓淡变化和适宜的留白更凸显出耕牛骨骼分明的身体形态。远处以淡墨勾勒,敷以赭石之色,近处以色彩明丽,生机勃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有时寥寥的几笔,便能营造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能描绘出牛在田野上的勤劳,坚韧的耕牛形象。从这些的绘画中也不难能看出,画家充分将西画素描的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在画面的构图及笔法,墨韵等主观意识的笔墨中,也加入了西画的色彩的元素,使得画面既有着强烈的视觉感又不失清新典雅的笔墨气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的风格。
我们也知道,从这几幅的绘画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画家的绘画技巧是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自由流淌出来的。无拘无束,充满了个性独特的创造精神。画家的绘画追求,是超越了形象的相似,而直指内在的神韵。所以“不求形似求神韵,根拨皆吾五指栽” 这一句话可说是画家绘画艺术追求的最好诠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古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不禁感叹于他们的超前和独到。他们的绘画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他们就是用绘画艺术的实践,来证明了绘画艺术的真谛。绘画不在于外在的形似,而在于内在的神韵,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否定的一条真理。
我以为,在这几幅绘画中,画家用他们的笔墨的韵律,表现出了水牛的形体动态和造势。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描绘出水牛的精神和情绪。用概括简练,不拘小节的笔触描绘出水牛的轮廓和身姿。这一种大写意的绘画风格,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对于物象的严格的塑造,更加注重了对于物象的神韵的把握,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的气韵和深远的意境。也就能验证了唐朝散文大家柳宗元《牛赋》中的:谓牛有耕垦之劳,利满天下,无可逾者……,之说。可见,牛的精神对人们生活的巨大的影响。
我也以为,在这几幅绘画中,在水牛形象的处理上,笔墨更加的细腻,尤其是面部神态描写和体态造型的构画上,都更具一种传神。画中的两头外形健美的水牛或卧于草地,或行走在乡野小道。一左一右,相互伸着头,仿若在聊天一般,惬意悠闲的样子,让人心生无限的想象。在墨色的呈现上,画家用墨沉稳,笔力雄健,回首,昂头之间,眼神的交流互动之间动态十足,传神而富有意趣。也验证了《周易》中称牛为 “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 之说。可见绘画的精髓在于神韵的传达,这才是画家应有的一种追求。
所以有人说,牛是人类的朋友,人与牛的关系,构成了传统农耕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基础。故此国人将牛视作自己的品格一样,朴实无华,付出而不求酬报的一种榜样。
所以我也说,这几幅绘画,犹如是一幅幅细腻织就的大写意的绘图。每一笔,每一色,都浸透着秋季的深邃的情感与淡泊的雅致。让人们仿佛被置身于一层细腻的秋色所包裹,静谧而辽远,宛如于一片世外的桃源之中。也让人们的视觉在秋童暮归的绘画中,能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与喜悦的共鸣之中。
我喜欢这几幅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