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希腊艺术,我们会想起什么?各种房塌屋陷的神庙,尽管破败不堪却被搞艺术的人顶礼膜拜;各种缺胳膊断腿的裸体雕像,更是被艺术家们赞叹为完美的化身。
本着后世对古希腊艺术之美的赞赏,我们走近它,欣赏它,会发现它的完美,并非生来俱有。它也是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路,从模仿古埃及艺术中觉醒,从觉醒中走向自我完美,才成就了自己在后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至尊地位。
模仿中觉醒
公元前7世纪,享有海洋温和气候的古希腊,凭借海洋贸易和海上劫掠,积累起巨额财富。诸多小岛中,最富有的是克里特岛,有钱有势的国王派使团出使毗邻的东方大国——古埃及。顺带彼此也对各自的艺术进行了一场交流。
然后我们看到,3000年保持艺术风格稳定不变的古埃及艺术,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艺术中留下了痕迹。

我们看埃及人的画,总是感觉人像很别扭,那是我们不了解古埃及艺术家的作画方式。就像贡布里希说的,“埃及艺术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做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
在古埃及的艺术家看来,人的头部、腿部和脚侧面最好看,所以要画成侧面像。而人的眼睛、手臂、肩腹部正面最好看,所以要画成正面像。而且这样的画出来的人像还要遵循几何形式的规整,即画家需要在事先画好的直线网格中分布形象。这就导致古埃及绘画里的形象呈现稳定、质朴、和谐的效果。

再看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这个花瓶上的画像,荷马史诗里的两位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帐篷里下棋。延续着埃及人的画法,人身侧面像,眼睛正面像。但是画像线条已经不再像埃及画那样生硬,左边人像的手臂也不用完全画出来。
相比于古埃及人以知识作为他们作画的基础,古希腊人已经开始学着用眼睛来作画。他们在对古埃及不知不觉的模仿中,开启了自我艺术的觉醒之路。
到了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在雕刻方面已经有了初步具备独特的自我风格。最出名的莫过于雅典雕刻家米龙的《掷铁饼者》。

就雕像侧身站立的姿势来看,似乎还存有古埃及艺术的痕迹,躯干的正面像,手臂、大腿的侧面像。但是已经完全脱离了古埃及人像的古板僵硬,米龙通过运动这一形式,将雕塑变成一个可信服的动态人体。
可古希腊的艺术家似乎并不满足于人体形象各种姿势和动态的新发现,他们还要力图实现苏格拉底敦促艺术家表现出“心灵的活动”。
通过古埃及《图坦卡门和妻子》和古希腊的赫格索墓碑两幅雕刻的对比,我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图坦卡门是古埃及3000年艺术风格稳定不变中的异类,他在画中懒洋洋的坐姿,妻子与他一般高的形象,站立在他面前,这在埃及保守传统派看来,简直难以忍受。

古希腊的赫格索墓碑中,一名侍女正拿着首饰盒,让主人赫格索挑选首饰。这幅浮雕已经完全摆脱了古埃及那种线条生硬,不自然的几何式棱角。人像衣服的褶皱,圆弧形的座椅曲线,以及两个女人手臂构成的弧形边框,看起来显得那么自然生动。
臻于完美
到公元前5世纪末的时候,已经完成自我觉醒的古希腊艺术流派精彩纷呈,彼此间的竞争,刺激了艺术家的发挥,艺术变得丰富多彩,各种风格同时并行。

多立安风格的帕特侬神庙,是希腊人早期采用的建筑风格。四平八稳的建筑架构,尽管在立柱上,已经采用中间略粗,顶端渐细的圆柱。使整座圣庙在恢宏壮观中有了些灵动的生命力,但相比于后来的爱奥尼亚风格,还是显得有些简朴。

20多年以后,以爱奥尼亚风格为厄瑞克特翁神庙。支撑神庙的圆柱已经完全摆脱了多立安风格的粗壮强劲,代之以更细更长的竿子样式,并且柱头多了卷涡纹的装饰。整座建筑看起来,更为优雅和轻松。
雕刻上,就不得不提波拉克西特列斯,这个将神祇带到人间,创造出悦目妩媚的艺术品的伟大艺术家。一座《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的雕像,让后世的人领略了古希腊艺术“理想化”的魅力。

赫尔墨斯这个神祇轻松自然地正面站立,我们仿佛能看到他柔软皮肤下肌肉和骨骼的隆起和活动。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体的全部优美之处。这是古希腊艺术家去掉真人形象所有不完美的地方,经过美化之后才得到的结果。毕竟“世上没有一个人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这样对称、匀整和美丽”。
而且古希腊经过艺术家理想化的雕像,并不会因为刻意地美化丧失生命力。相反,在百年间对古老程式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古希腊的艺术家让他们的艺术在“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之间取得了一种新的巧妙的平衡”。
在古希腊的雕刻家手下,站在我们面前的雕像,似乎可以呼吸,也可以行动,带着永恒的神一样的表情,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降临人间。
依据此观点,我们是否还会想起其他的雕塑作品,例如《观景楼的阿波罗》、《米洛的维纳斯》。


在继承与发展中,古希腊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完美的艺术。然而,艺术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古希腊艺术的终章,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对亚欧非的征服,不过是拉开了希腊化艺术的序幕。
本文观点皆来自于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