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品味彰显了人对于美的认知与领悟,美好生活同样需要仰赖发现美的眼睛,从而让美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滋养万物,生生不息。本文语言灵动鲜活、优美隽秀,流淌出的美妙温度,极易引发读者对于品味之美的共鸣。是一篇好文章,值得一读!
对于美的朦胧记忆,始于三岁那年的生日,我生平第一次,烫了个有如秀兰-邓波儿那样的满头卷发型。
犹记得枯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理发师往我的头发上抹药水时,我吓得嚎啕大哭的情景---明明我只想要美美的卷卷儿,为什么有点点疼?又为什么不让动?
这一系列疑问,除了说明那会儿我根本想象不到美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很明显,还说明了我天生的品味就对人造的美丽缺乏持久的耐心与热情。
虽然,经过几小时的煎熬,彼时我的小脑袋呈现出了令人颇为惊艳的效果---圆圆的苹果脸与满头卷卷交相辉映,搭配着尚挂在睫毛上的泪珠,煞是惹人喜爱---但随后,总是被人像摸小狗似的的摸摸自己的新发型,还顺便地再掐一把脸蛋,就不那么让我自鸣得意了。
从那一刻起,我下意识地就开始回避这类人造的美丽,大约因为感觉美的代价有些高---如果美得这么费时费力,我还是保持原样吧。
不管怎么说,这一模糊的印象,还是无可避免地奠定了我关于自身品味的基调---也许,简洁自然的物品更适合自己。
如今回溯住昔,我发现,貌似自己始终未改崇尚自然美的初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理念好像还愈发清晰和坚定。
某些时候,公认的、流行的风潮并非就适合自己。倘若一股脑地全盘照搬到自己身上,不加甄别,只一味地模仿他人的喜好,在我看来,这实在谈不上有多美,更遑论有品味了。
尽管品味没有明确的好与坏的分界限,然而,最起码的,它表达的是自我的个性与特点,而不是默许某种约定俗成的常规。如果对自己的品味缺乏安全感,或者不那么自信,不难想象,这一款多半就是些乏善可陈之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只是个复制品,一个他人品味与思想的复制品。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应当拥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只不过,许多人放弃了这一独立性,转而将他人的喜好直接纳入自身范畴,用以代替本该有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这一惰性极其隐蔽,因着在无形的精神层面运作,往往不易被人察觉。所以,人们常常盲目地随大流波动,人云亦云却不自知,抑或毫不在意。
当然,我并不反对跟随潮流,这也是探索品味的一条路径。然而,倘若能够将潮流信息稍加内化,并融汇贯通以后,再向外表达,此时流淌出来的品味,或许更耐人寻味,也会让自己更加自信。
其实说白了,品味的底色,还是在于人对美的认知与识别,以及这一特质所涵盖的广度与深度。此外,它还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更新与学习,随着时间和潮流的改变,不间断地调整自身的审美眼光,既而才能优雅且从容地游走于品味的全景中,领略多元化的风景,丰盈自己和他人。
而在此过程中,人们还不得不审慎地避免去定义所谓最佳标准之类的教条,以便让个体的审美向度在广袤无垠的空间中挥洒自如,使得美这个字可以在名词和动词之间自由切换,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个人品味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对我来说,不管是衣服、人还是日常物品,但凡能够表达自己当前的心境---无论是沮丧还是开心---并且质地天然,可以感受到一种舒缓而长久的温煦与安抚的力量,就是符合我个人品味的东西。而所有这些,通常也能轻易俘获我的心和眼睛。
一直以来,我都欣赏率真而自然的美感,因着它的光芒没有被矫揉造作的屏障所遮掩,而它所散发出来的气质,也并非那种冰冷的华丽与孤寂,所以总是原汁原味得恰到好处,令人心生欢喜。
偶尔咀嚼自己的品味之际,我不时体会到类似于毫无造作之心的清明,并且,在不经意间,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竟也翩然而至,从内心升起。那一刻,无需言语,我只需要凝视,就能够看到世界的鲜活与美丽。
想来,我眼中看到的,心里被触动着的,或许是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和风景里隐匿着的恒长本质---那不仅是品味的源头,而且也是美所带来的真正的喜悦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