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因奇特地质闻名于世,以壮丽风貌为游人赞美
长江,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浩浩荡荡6300余公里,从高处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奔腾而出,一泻千里,东流入海。
殊不知在您西流的那些年代,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汹涌波涛不断冲刷切割阻挡其中的巫山山脉,夺路奔流形成了地球上最壮丽雄奇的长江三峡。
三峡是地质博物馆,震旦系地层的发现把长江三峡介绍给了世界。
震旦为中国之古称,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被译为震旦。1924年春,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着他的学生赵亚曾来三峡考察。他们走进西陵峡就被这里的地层地貌所吸引,沿着山岩江边攀爬敲打,采集标本、描述绘图。之后李四光先生又多次考察了西陵峡的地质情况,著写了长江三峡闪亮的科技著作《长江三峡东地质及三峡之历史》,并创建了举世闻名的古生代标准地层—“震旦系”。从此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要发现与西陵峡震旦系相同的地层都统称为震旦系地层。它是地层中沉积盖层岩石最老的地质时代,也是地质年代中唯一以“中国”名称命名的地层年代。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震旦系地层,是地壳构造的发展和生物演化进程上特殊的地质阶段。李四光先生根据震旦系的岩石类型和生物演化等研究理论,用西陵峡中典型地名冠名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石牌)、陡山沱组、下统南沱组、莲沱组。这一科学的划分和定名得到国际地层学会公认,全球通用,沿袭至今。“震旦系”不光是个地质名词,它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象征。只要一发现“震旦系”地层,就会想到东方文明的中国,想到壮丽雄奇的长江三峡。
1948年李四光先生出席伦敦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年会,宣读了《新华夏海之起源》的论文,一下轰动了国际地质界。这篇论文是李四光先生考察黄牛岩、石牌等地,对黄陵背斜的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结构详细考察而写成的。“黄陵背斜”是指黄陵庙一带山体的地质地貌,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变形,产生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形态。1983年联合国来黄陵背斜考察,把黄牛岩至石牌一带的地质剖面点确定为世界寒武纪标准地质剖面点,作为重点保护的地带。
在辉煌的中国地质事业里,震旦系地层的发现把长江三峡最早介绍给了世界。
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
这是葛洲坝上游2300米处三峡起点南津关峡江北岸石壁上陈毅元帅的题词,刻画了乘船游览三峡的惬意和美好!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山上绿树红花、如黛如毯,水中游轮竟发、游人甚欢。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西至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三峡是万里长江上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三峡大坝建成后坝上水位升高100米许,以险奇著称的西陵峡险滩掩江离岸而去,形成了高峡平湖的壮丽新景象。三峡两岸群山矗立高耸,水位抬高后峡谷感略有减弱,但雄奇秀幽的主体风貌并没有改变。老三峡神韵不减,西陵峡依然幽奇,其中“两坝一峡”原汁原味(震旦系地层,黄陵背斜);巫峡依然秀丽;瞿塘峡依然雄伟。高峡出平湖的新三峡风光无限,蓄水后出现的新景观,增添的神秘风光,使三峡旅游更为丰富多彩。
“西陵山水天下佳”,风光绮丽的西陵峡全长114公里,其中峡谷66公里,宽谷48公里,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恩施巴东县的官渡口,是三峡中最长的一段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西边故称西陵峡。(西陵峡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分为东段的的两坝一峡西陵画廊和西段的高峡平湖风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幽深秀丽的巫峡全长71公里,其中峡谷44公里,宽谷27公里,东起官渡口西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巫峡因巫山而得名。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群山”,气势雄伟的瞿塘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东起大溪镇西至白帝城,也是三峡中最完整的一段峡谷。夔门天下雄 ,舰机轻轻过。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世界地质奇观,壮丽雄奇三峡,疫情过后,欢迎大家乘船畅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