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怪事很多,以致于有许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一位主管明明是业务能力极强,带领属下屡屡创下不凡业绩,但每每遇到晋职或者升级之时,却常常为用事者所忽视;一些善于随俗取巧、献媚溜须且不学武术、紧随领导左右者,妥妥一位碌碌无为的庸才,反而非常受一些手握重权者所青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难道你不感到意外,不觉得奇怪吗?
了解清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何绅其人。在康熙与乾隆年间,他一直平步青云仕途顺风顺水,且很得当朝皇帝宠信与厚爱。并非他善于治乱,理国有方,成绩突出,而是凭借巧言利齿,处处讨得皇上欢心而一直久居高位、深得圣心恩宠。然而他私下里,贪婪成性,敛财无数,妻妾成群,金银细软填满屋室,富可敌国;拉邦结派,营私舞弊,滥权妄为,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但他却能在圣上面前左右逢源,身居要职稳如泰山。
大学士刘墉,博闻强记,才高八斗,思维敏捷,身怀举世之才;清廉一世,刚正不阿,不计得失,为国安民矢志不渝。虽然其貌不扬,身高不足五尺,但在人民的心目中其高大的形象深受黎民百姓爱戴。但在他的仕途路上,却几起几落,波折不断,甚至多次陷于路穷之窘而难以自拔。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学识超群,却人生坎坷,令人唏嘘不已,人们不仅要问:何为?
难道圣上真的昏庸到不辨忠奸之道,不识能臣与庸才之相。答案是否定,一国之君,皆自小历经系统教育,身处皇室又自小耳濡目染,何人不晓,何才不识?但皇上既不是上天派下来天使,也不是什么文曲星,就是身处显赫地位的人而已。他们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同样爱听恭维的话,排斥逆耳忠言。
何绅之流,便投其所好,常进献媚之语,掩饰弊端,粉饰太平,以赢得圣心之悦。刘墉等谏臣,常言世间之乱,民生之艰,官场之腐败,令皇上眉头紧蹙难舒。既然圣心也有常人之心,而就何绅,悦身心就在情理之中;排斥“殷忧”,而嫌弃刘墉,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世间并不少伯乐,但自古以来伯乐皆看当权者眼色行事。与当权者走的近,当权者使的顺手、言听计从者,无论贤愚,无论智笨,只要与用事者亲近,就是能人贤才,就能平步青云被重用、擢升。即便能力超群、品德不俗、功绩卓著者,如若与当权者保持距离,不亲不疏,就难入其法眼,便难有出头露脸的机会。
看来伯乐作用发挥的好坏,不在于自身,在于官场风气,而在于用事者喜怒。此世风不改,陋习不除,真正的贤才能士就难以脱颖而出。仅凭个别人的好恶,去遴选人才,岂不贻误企业的发展、事业进步吗。让伯乐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制订简拔人才良好的机制,才能保证知人善任,促进我们共同的事业兴旺发达,无往而不胜。
世间千里马常有,但识千里马伯乐作用的发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遴选机制应当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让善于奔跑的骏马得以充分发挥驰骋旷野的本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社会进步昌盛指日可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