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连载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
【文学连载】我想写他的一生(十七)

【文学连载】我想写他的一生(十七)

作者: 秋水长天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0-11-03 17:04 被阅读0次

    如果总是这样写他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幸好,我感觉在写他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写我自己一样,所以,对我而言,这些文字似乎并不显得毫无生气,还能如此这般的写下去。但我还是愿意将看似我的经历规定为他的一生。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生。只是我实在没有能力像《平方的世界》那样,把他的一生放在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去书写,这算是委屈了他,但谁又叫我无能呢?

    就是由那三孔窑洞构成的学校,成为他童年的乐园。在岁月的更替中,陪伴着他们的成长。虽然历经风雨,却依旧屹立在那边岿然不动。据老一辈的人讲,这是在搞农业社的时候就开凿的,一直是作为学校使用的。他也就成了这个村庄的文化中心,寒来暑往,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到乡镇,到县城,甚至到省城。有的人从这里走向更遥远的地方,有的人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就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然,他不会忘记的是在经过一个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夜晚之后,在第二天上学时,他们发现作为教室的那孔窑洞,在装着门窗的顶上出现了一道裂缝。这是一件大事,惊动全村的人,毕竟这关系到各家娃的身家性命,根据村里有箍窑经验老者地分析,觉得只是门窗处有裂缝,窑内并没有什么异常,应该不碍事。最后,以防安全起见,就在门口顶了一根粗木。随后,村委会就在学校的院子开会,商讨了新修学校的事宜。

    就这样,他们的课依旧在这间充满倒塌危险的教室里进行着。一开始还觉得战战兢兢的,时间久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怕了。新学校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新学校的选址在村里的一道梁上,即在高处。这和他们的旧学校正好形成对比,就学校是在沟里,即在低处。这大概就是说“人往高处走”吧。事实上,正如那位老者所言,窑没事。之后果真没事,许多年之后,那一道裂缝依旧在,但窑还是完好无损。

    新学校的修建,是集全村之财力,人力,物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已是他在几年之后思想政治中所学到的内容了,只是他没有恰到好处的想到这个例子作为这一论断的一个注脚。烧砖,拉砖,建房,粉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新学校就已落成。这也算做是新任村长的一个政绩。修建学校从来都是造福乡梓的善政。这样,他的四年级就要在新学校度过了。这也是在村里上小学的最后一年了,五年级就要到乡里的小学去了。

    在上四年级之前的假期,他随父母第二次进城。那时村里已经通了路,进城的路缩短了不少,也平坦的不少。虽说是条条道路通县城,但不同的路还是有不同之处,远近就不同。这一次进城落脚点是去姑姑家。姑姑家的两个娃和他的年龄相差无几,也在读小学。他第一次感受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差距。姑姑家的小孩的作业本,课外读物,铅笔,钢笔,水彩笔·····应有尽有。他和姑姑家的两娃也很能玩得来,他们也很慷慨,就送了他一些作业本,还将他们正面写过本子也给他,反着还可以再写。

    当然,他最关注的还是他们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在征得姑姑同意之后,就将他家两娃读过的课外书,还有一些报纸,由他挑选,都可以带走,他为此喜不自胜。他看到了老师曾经读给他们听的《小学生通讯》,还有城里小学生写的作文集子,听说这些都是城里各小学评选出来的优秀作文。还有课外辅导书,记得应该叫《字词句篇》,这些在当时都是最奢侈的东西了,尤其是对他这个乡巴佬来说。这一次进城,对他来说,收获满满。

    他没有想到过,读书会成为他的终生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连载】我想写他的一生(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hi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