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上的期末的期末庆典上,张老师送给每一个人一句《论语》,这句《论语》是老师对于我们这个假期的期待,指引。而我的得到的那句《论语》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愤”的意思就是指兴奋。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在接受,并且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并不会有真正的通达。想要真正的通达了,真正的做到了有“启”有“发”的时候,就需要去思考,去发现自己懂背后的不懂,去质疑。这样,知识就可以流动起来,连接起来,这也就是兴奋。
下面,我就来说说在这个暑假中,我对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践。知,但是不去行,不算真知。
对于我的假期,虽然给与语文的时间是最长的,但是对于这句《论语》的实践却并不多。这个假期,我在语文方面主要是攻克自动化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多读书,以提高阅读速度。
虽然在假期开始前,我打算用历史类的书籍来完成自动化阅读的练习。但是我发现,这样真的是很困难,如果历史类的读物读多了,就不想读了。我想过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之前我的阅读速度一直很慢,所以在一个小时的阅读之后,并不会进入太多的信息。但是现在阅读速读提升了2倍,阅读时间提升了4倍,这样的信息却是让我和不舒服,于是我渐渐改成了以历史读物和科幻读物以及心理的读物中和的方式。
在心理学的读物以及科幻读物上,对于如何去思考,我并不很清楚,也发觉想要做到在阅读此类书籍的时候去思考,并不容易。所以在语文阅读方面,我的“思考工作”并没有太多的进行。
但是大半个暑假下来,我觉得我还是在有意无意的在学习的同时思考。在以前读完一本下来,尤其是历史书,书上说的什么我基本上全忘了,什么也记不住。但是现在在读完一本《明朝那些事》后,虽然不能记住每一个细节,但是对于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却是知道的。
在数学上,我开始在基本上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探索,我发现这真的和已经知道了答案去探索不一样。知道了答案,那是相对简单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探索,才更磨练思维。
在英语方面,我在写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书中的思考。在以前,老师一直担心我们的写作没有自己的思考。但是现在,我们H2的同学都在开始把思考融入写作。
总之,对于这个假期中我实践的《论语》,我好像并没有十分强调一定要把这件事放到生活的中央,但是却在无声无息的,顺其自然的进行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