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引狼入室。
在一个小山村一座大院子里。十月的天气,天上哗哗的下着大雨,中午雨停了,这个大院子热闹起来响起了噼噼啪啦的爆竹声。人们出出进进,人们脸带着喜气也带着点忧伤。特别是几个年青人忧伤的脸上带着不自然的笑容。原因是旧人刚去,现在又应娶新人。
炮竹响完一双老年新婚夫妻入洞房,有人给她们端上来子孙饺子。她们有模有样的吃着子孙饺子。
锅里还煮了一大锅,这里有个风情,年轻人结婚都吃子孙饺子,是由娘家带来的,数量是年龄大小而决定,一岁一对,天一对,地一对,公公一对,婆婆一对。一个56岁的老女人就56对,加上天地公婆各一对。120多个饺子不是一大锅吗?负责煮饺子的是老二媳妇,她看锅里这多饺子就分给大伙吃了。
要是年轻人这些饺子是不让外人吃的,因为是子孙饺子。可她们是老年婚姻,常言说年轻夫妻老来伴。老年婚姻就是伴。可这位老年新娘子事多,啥都要求按年轻人的婚礼要求来办,下聘礼,要礼合,还得按大姑娘结婚一样去车接,要离娘肉。“离娘肉就是要一刀肉带两根排骨”外加两捆粉条。当时人们还想是这位老年新娘子心里诚实。是来好好过日子人的。特别是老母亲对这个新来的老媳妇非常满意。吃完子孙饺子。人们都到饭店去吃酒席。家里人都去,家空起来哪行,老二这个没心肝的媳妇说:我留下看家吧!你们回来给我拿回饭来就行。这样大家都去吃酒席了。
今年春夏都少雨,可十月的天气雨还说下就下,午后又下起了大雨。这个没心肝的傻娘们儿。自己坐在屋里又冷又饿。因为这几天都在酒店吃饭,家里没有能吃的东西。下午2点多钟外面雨停了。一群麻雀出来找吃的,它们东蹦蹦西跳跳找着吃的东西。老二媳妇先是看热闹。整个大院静悄悄的。这几只麻雀活跃起来打破了大院的宁静。后来她得到了起发。小小麻雀都能找到吃的,自己这大个活人还让自己饿着。她走出屋门看见春天自己种的包米虽然经过几场霜冻,可还有绿色没有成熟的包米长在那里。她扒了一筐,拿回来放到锅里煮熟,自己吃饱了坑也烧热了。这时人们才回来,小姑听说她煮包米吃饱了。还打趣的说:你还挺有办法。要不现在都下午4点多了,才把饭给你拿回来你还没饿着。听到夸奖老二媳妇傻傻的一笑。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还真有才!
大伙都回来了老二媳妇还得准备晚上饭菜,因为新婚的老夫妻还要举行晚上的交酒的仪式。
就这样还让新婚的老娘子挑礼了。她回来就问饺子咋都没了?老二媳妇说:让大伙吃了。她说谁让他们吃的,老二媳妇说:我让大伙吃的。她说:这个饺子咋让外人吃?老二媳妇说:那来的那些令道?虽然她有点儿不乐意。老二媳妇也没往心里去。后来婆婆又说起此事,婆婆说:你们办事还是不加考虑。你嫂子她们家是按姑娘出嫁一样办的,那种饺子是不能外人吃的。
老二媳妇说:那咋办反正吃了。婆婆笑笑说:是你嫂子挑理了。咱家也没那些令道。以后办事也学着点,常言说:顺情说好话。耿直招人嫌。遇事要问问人家咋办人家.有啥令道。老二媳妇傻呵呵的心想又学一招。
婚后老二和媳妇三天二头去看她们。这个新大嫂子很会做饭,她们也往回买粮买肉。去她们那里蹭饭吃。老二媳妇觉得好温暖。能有这样一个好姐妹,真是福气。她们婚后婆婆在他们那里住了些日子,婆婆平时是不住老大家的,可能老人想看看她们婚后生活怎么样。这个新来的儿媳妇很会办事,走路扶着老太太。嘴还特别的甜。老太太说:没想到大儿子老了能娶这样一个好儿媳妇。老大也说:我老了才找到知音,脸上老笑乐乐的。婆婆对大儿子才下放心来,去远方了。
日子长了老二跟媳妇再去看她们,新嫂子开始向老二媳妇告状了,说这个老大毛病太多。不会疼人。每次老二媳妇都把事情告诉老二。老二都批评老大说:你要好好维护你们这段婚姻。我这个嫂子多好啊!老大都低头不语。有一次说:她这个人太自私了。老二说:谁不自私那算啥毛病。不管咋的你得好维护着。
可两人摩擦越来越严重。第一次他们吵架了,新大嫂子还跑了。后来才听人说是因老二她们才吵架的。那个大院安了不少水管子是浇地用的。新大嫂说这水管挺好。老大说:都是从工地拿回来的。新大嫂子说:明天给我拿回20米来我送给我姐姐。老大说工地现在正忙着用,你先把这里的拿20米送给大姐吧!新嫂子说:不行。这里的还得浇园子用。你啥家也当不了还算啥男人,逼着老大不拿回水管就不跟他过了。最后老大到库房拿走一盘子新管子给她姐姐送去。这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