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妈妈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老家院里的石榴树长的正茂盛,我以为她在练摄影技术,忙回复“好看!”
半天没有回音,不一会儿妈妈莫名其妙地发来一句话“让金看看是啥鸟。”我不知所云,蒙圈了!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妈妈打来电话,说石榴树上有只小鸟,让鸟类专家金看看是什么鸟,我这才明白过来。妈妈拍照时手不稳,照片不够清晰,我把照片放大仔细寻找,终于在石榴树的右侧发现一只颈部有白色的圈的小鸟,模模糊糊看到是黄绿色羽毛,太考眼力啦!
妈妈兴奋的说着鸟儿的来历,原来前不久,有两只小鸟在家里桂花树上搭了窝,颜色很漂亮,看着不像是寻常的鸟,且不怕人,家人在院子里坐着的时候,它们飞来飞去在地上捡树枝筑巢安家,自在的很,窝搭建完毕,恩爱的鸟夫妇开始培育下一代,窝里很快孵出了两只小鸟,夫妇俩每天尽心尽力照看喂养,小鸟成长的快,前几天,下雨风大,小鸟落到地上,家人试图去捡时,鸟夫妇开始对人攻击不让靠近,两只老鸟,全力护着小鸟,眼看两只小鸟在地上挣扎着,家人找来梯子全付武装,把小鸟送回鸟窝,老鸟见小鸟安然无恙,也收回了攻击性,每日里叫声婉转,爸妈有了乐趣,早上一睁眼,就去观察小鸟儿的状况,时不时撒点粮食在地上,人鸟相处和偕,家里也多了生机和趣味。妈突然想起我的好友金是鸟类专家,于是拍照想让他识别下,看这到底是什么鸟。
我忙将照片发与金,片刻,金发来答案。原来叫领雀嘴鹎(bei)(英文名:Collared Finchbill,学名:Spizixos semitorques),是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俗名羊头公、中国圆嘴布鲁布鲁、绿鹦嘴鹎、青冠雀。分布于台湾、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云南、陕西、东抵河南、长江以南的华南大陆等地,多栖息于平原和山地的薮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州北岭。
领雀嘴鹎外形特征: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台湾亚种灰色),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
生活习性:通常于次生植被及灌丛。结小群停栖于电话线或竹林。飞行中捕捉昆虫。
生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溪边沟谷灌丛、稀树草坡、林缘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栎林等不同地区是最喜欢选择的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庭院、果园和村舍附近的
生长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溪边或路边小树侧枝梢处,也有报告营巢于灌丛上,距地高1-3m,巢用细干枝、细藤条、草茎、草穗等构成,内垫细草茎、草叶、细树根、草穗、棕丝等。巢呈碗状,大小为外径9-15cm,内径6-8cm,高5-7cm,深3-4cm。
每窝产卵3-4枚,卵浅棕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被有大小不一的红褐色和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25-26mm × 18-19mm。
地理分布:东洋界:中国南部,中部,越南北部,台湾。
保护现状:领雀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由于该鸟羽色艳丽,可供笼养观赏,应控制猎取。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除以上详细资料,金又补充领雀嘴鹎是中国特有鸟种,相对来说,它们是一种较为胆大的鸟,有人走近也不会赶紧逃走,而是先摆出一幅泰然处之的样子,然后扭捏一番,找个台阶给自己从容离去。领雀嘴鹎通常是一对一对地出现,而且它们在筑巢、照顾幼鸟等方面都非常合作,这种紧密的关系常被人们视为幸福和美好的象征。因此,在国画中它有不少出镜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赵佶的《写生珍禽》之“杏苑春声”的主角就是领雀嘴鹎。
金说领雀嘴鹎在老家所在区域还没有记录,可以增加一条新的调查记录,并嘱咐勤观察反馈。
我忙发于妈妈,说是幸福美好的吉祥鸟,这家领雀嘴鹎看咱家勤劳和美气氛好,也来凑热闹,鸟落吉祥地是吉兆,老人爱听吉祥话乐得合不拢嘴,又把金发来的相关资料发给老人,老人按我的嘱咐乐呵呵学习着鸟类资料,从此更尽心照看领雀嘴鹎一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