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几个月,房企都在打两场仗。
一场是营销战,抢销售、促回款、保现金流。
一场是融资战,找钱拿地、找钱还债、找钱续命。
涛哥说,在地产这个名利场中,能逼死房企的,从来不是拿地难,不是销售慢,而是大债临头,手上却没钱还,想借也借不到。
比如今年爆雷的上市房企中弘股份,11月1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已经达到78亿元。
而在11月8日,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终止上市的决定,中弘股份将于11月16日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弘退”,27万股民和众多基金踩雷。

曾经在京城红极一时的中弘股份,短短一年就陷入绝境,其战略和管理的失误是主因,但更重要的导火索却是当前行业融资难的现状。
(二)
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是过去几年很多房企迅速扩大规模的秘诀,只要能不断融到钱,借新还旧的杠杆游戏就能玩下去。
然而很多人都忘了,金融机构总是"天晴送伞 下雨收伞",行情好时房企大把的借钱,市场急转直下房企最需要钱时,金融机构却关上了融资的大门。
上个月,网上曾曝出某金融机构对地产客户的融资白名单,将房企分位A/B/C三类,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融资条件和成本。
该金融机构的分类依据如下:
房企白名单A类:
房企白名单B类:
房企白名单C类:
区域及城市白名单
可以看到,具有国资背景的房企,很多都进入了金融机构的A类名单,享受较宽松的融资条件和较低的融资成本,而民营房企则需要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
最可怕的是,这家金融机构的白名单里,只有60家房企,而白名单之外的还有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地产公司,想借钱连门都没有。
(三)
中小房企融资无路,大房企虽然有借钱的实力,但境遇也是天差地别,融资成本的差距大到吓人。
比如今年10月,引发全行业关注的两笔融资:
10月31日,恒大宣布发行总额达18亿美元的优先票据,相当于125亿人民币,是今年房地产企业发行的最大规模的美元债。
恒大本次发债利率极高,其中5年期利率高达13.75%。而恒大在去年发行66亿美元债,利率才6.25%,一年时间发债成本就已翻番。

而10月22日,中海地产成功发行35亿元公司债,发行利率4.00%,创2017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发行国内公司债最低利率。

一个高达13.75%,一个低至4%,两者之间,仅融资产生的利差就高达9.75%,而恒大2017年的净利润率也才只有11.9%,融资成本比净利润率还高,如今恒大完全就是在给金融机构打工!
11月6日,在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上,地产最强CFO吴建斌做了这样一段点评:
这是我经历的融资环境最差的一年。我们的融资团队几乎把所有市场上能用的工具都用了,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外,融资成本上升的也非常快。最近有些房企在境外发债,融资成本高达13%,给市场传递的信息是负面的。这么一个行业,13%的利息,等于这个行业没有生意可做了。
(四)
民营房企几乎都在高息借债,能借到钱的其实已经算是幸运儿,还有很多房企的借钱之路多灾多难。
例如富力地产2018年中报显示,其净资产负债率达到187.5%,债务重压下,富力一直在为融资奔波:
2月,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失败;
5月,10亿元超短融发行计划,失败;
8月,发行60亿元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失败;
9月,发行三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发行总金额122.21亿元,进行中;
10月,获证监会批准,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30亿元的公司债券,分期发行,进行中;
11月,发行不超过805,591,836股新H股,进行中。
如果最终能融到钱还是好的,另一些房企融资受阻,最终割肉卖项目也是无奈之举。
比如10月华夏出售环京10宗土地,11月嘉凯城出售71万方的资产包,而接盘方正是高喊着“活下去”的万科,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同行们“活下去”。
(五)
能降价促销,能卖土地卖项目,这样的房企依然幸运,最惨的是那些连项目都跑不掉的。
在上一轮周期中,很多房企为了减少投入、平摊风险,都引入了合作开发模式,并且由于国企事业单位在土地市场的特殊优势,不少民营企业都选择与国企进行合作开发。
而到了市场下行时,彼时的蜜月却成了此时的毒药。
民营企业希望降价出货、快速回款,并且用多种方式融资,而国企往往不能接受亏损,宁愿拖着不卖等市场复苏,同时也无法接受当前的高成本融资。
这样就把民企逼到了很难受的地步,资金在项目里出不来,打折促销和借款融资举步维艰,硬生生的被套牢。
在股市中,股票被套牢,等待其回升确实是一种可行的策略,而在残酷的地产圈,高资金成本的民营企业,真的等不起!
(六)
寒冬刚开始时,很多房企天真的认为,调控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到了现在大家终于明白,弯道超车是留给国企的,民营房企能“活下去”就真的不错了。
今天的地产行业,国企往往背靠实力雄厚的母公司,有源源不断的输血,有政府的信用背书,不管开发能力强不强,金融机构都是排着队上门送钱。
而民营企业融资难,不受金融机构待见,时刻走在资金链危机的边缘。
涛哥认为,民营经济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房企中也有很多小而美的公司,为社会建设了很多高品质的项目,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了贡献。
这一轮寒冬不知何时结束,房企的苦日子还将继续,地产行业的洗牌正在序幕。
请尽量,救救那些民营企业吧。
涛哥,房企人力资源总监,著有多篇地产职场10万+热文,关注地产行业趋势,解答职业发展困惑,公众号:涛哥杂谈,微信:taogezatan01,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