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有一条河。它承载了我很多很多很多童年的美好时光,我会淌着河水抓鱼,洗衣服,和小朋友在沙滩上用淤泥堆城堡。河的上面是一个很长的大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座现实意义中的大桥。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是有时候不免被河水弄湿衣服,我又害怕被我妈妈知道会批评我:一个小女生怎么能这样像一个野小子一样。
我会站在桥上把衣服晒一晒,我依然记得我迎着阳光,坐在桥上,晃着双腿。我在夏天基本上没事就往河边跑。所以到现在我都特别喜欢水。
那个时候河水清澈的都能看见河底的鹅软石,水“哗哗哗”地流着。天那个时候,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那个时候没有雾霾,没有污染,路是那么干净,我甚至不用担心光着脚在大桥上会被扎脚。不用觉得我说的夸张,那个时候就是那么的美好。
这一切的打破是在2008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我们村要建设一个很大的电厂。于是开始修路,路是很宽,但是尘土也特别多。电厂在慢慢地建设,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一个巨大的发电厂建立起来。它确实是为我们村带来很多的就业岗位,我们村的很多人不用出去干活或者打工。
电厂发电全部是用煤,后来我看到拉煤的车时,才知道,原来当初那么宽的路全是为电厂拉煤用的。电厂有一个一百多米的烟筒,它每天都在排放污染气体。 (具体排放什么污染气体我不知道)一年365天,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雨,它都在排污染。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村很多村民离那个电厂,电厂的烟筒很近很近。
我的姑姑家就在电厂不远处,很近很近,近的每天晚上电厂的照明灯都能照到院子里,电厂里每天晚上“咚咚咚”的敲击声都能听见。
拉煤的车每天都在马路上跑来跑去,从不停止。有一次我在马路上骑着电动车,回到家的时候,我的整个脸上都是黑色的煤尘,惨不忍睹。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村里人得吸多少粉尘,吸多少污染气体,不得而知。记忆里的河永远都是记忆里的了。
在河的上游建了一个宣纸厂,每天的污水都排放在河里,河水由最开始的清水变成浑水,再到现在的黑水。甚至拉厕所的废物都要用拖拉机排到河水里。
现在的河杂草丛生,淤泥遍布,站在桥上只能看见浑浊的喝水弯弯曲曲的流着。拉煤的大货车跑来跑去,弄的煤粉哪里都是。
2015年年初,我看了央视主持人记者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她曾经说“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我相信在中国很多地方,不止孝义,不止山西,不止我们村和河流,都在被污染,环境不再是记忆里那样子。我们每天能看见蓝天和白云的次数屈指可数。
我说的都是我亲眼看见,真实经历的。有一次更可怕的是,我晚上回家,有太多的拉煤车在跑,所以我停下来等车过去我再过马路。
晚上都看不清人,很多粉尘在空中飘扬,很想用手机拍到那一幕,惨不忍睹。但是,当时我没有手机,所以就没有拍。
说实话,我现在每次回去,内心特别无奈,我不知道我从小生长的家乡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它在我眼中一步一步的变坏。
电厂刚建起来的那几年还没有大规模的发电,河水没有那么浑浊。暑假的一天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去河边溜达了一圈。当我停下车子,抬起头的那一刻,我虽然去过几个城市,看到过不错的美景,说实话,到现在没有一次美景能与那天早上的美景相比。
因为前一天晚上刚下了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也很清,水草被洗了一遍,特别绿。河道弯弯曲曲的流着水,还有几只天鹅在水上飘着,有雾,整个河面朦朦胧胧的。特别美,但那都是记忆里的了吧?
我曾经也想过,要不要去调查一下电厂的烟筒每天都在排放什么气体?如果人长时间呼吸它,会有什么危害?每天发电它需要烧多少吨的煤?
或许我是一个学生,我知道长时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肯定对人的身体不好,但是村民们不会想这么多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放任环境置之不理。要经济也要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