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看到一个名词叫认知闭合。
我理解的意思是,一件事件就是要有头有尾,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会下雨。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会一直想着这件事情。为了给自己一个解释,就是说雷公雷母下的雨。给了自己这个解释后,这件事情在自己认知里,算是完成了。就不会一直想着这件事情了。
至于这件事情,这样说合不合理,有没有根据,就不会有人管它了。
就像自己心里一直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自己就会一直想着它,即使出去玩也玩不痛快。当自己拖到无可再拖,终于很敷衍的把这个事做了,老板说通过那一刻。
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才算过去。当真的过去后,就不会再想这件事情了,至于是怎么完成这件事情的,自己不会主动去想这件事情了,会以最快的时间忘掉这件事情。
这个“有头有尾”,只要给自己一个交待,至于这个过程,有多么不好,对自己来说就不那么重要,这个结果很重要。
其实这个也像自己以前说的那个结果论。自己很多时候,更在乎一个“好”的结果。而不会去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
这个“认知闭合”,好像也很印证了这个自己说的结果论。
自己想到了很多的生活的现象,比如,之前做作业,在那个时间点,一定要把作业交上去,如果自己作不完,就会去抄其他的同学的作业,当把作业交上那一刻,就会松了一口气,感觉这件事情完成了。至于这作业是如何完成的,这个过程不重要,这个结果才是自己最关注的。
我有时写日记,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这一天,其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不写,就会一直想着这件事情,就会感觉有件事情没有完成。不管怎么样,都会让自己写一点。
尤其是自己之前看小说的那几天,其实自己都在看小说,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到了时间,不去写的什么,心里会感觉不舒服。即使没有什么可写,也会逼着自己写出点什么。当自己真的写完了,自己才会安心再去看小说。
当时对自己来说,这时候写日记,并不是要反思什么,而是为了写而写。为了完成自己心里“一件事”,不完成就会不舒服。为了让自己舒服,才去写。
而不是自己真的有什么想法,而去写。为了让这件事情“有头有尾”,才去做的一件事情。
自己当时只要一个“结果”,让自己内心需求得到满足,自己完成了对这件事情的“认知闭合”。自己就不会关注这件事情的本身了。
还有在平常,自己以前也说过,自己写日记时,是很认真的在写自己的感受,当自己写完之后,好像就完了。
有时会写,要想一些办法,要如何调整什么的。其实写完之后,自己就不会想这个问题了。就感觉写完日记,自己对这个问题思考也就完成了。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这个问题就算是“有头有尾”了。
自己写完日记,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反而就不太关注这个问题了。也造成了在生活中经常“断篇”的现象。
在自己的认知里,这个问题在写完日记的那一刻,就算完成了。自己就不用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已完成”的事情上。大脑会就会接受这个信息,就会慢慢的释放掉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内存”。
所以当自己再次遇到这个问题时,自己才会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又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自己以前对这个“断篇”的问题,有过疑惑,不明白自己怎么总是忘记。看到这个“认知闭合”,好像明白一些其中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