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础教育需要养成怎样的阅读素养?

基础教育需要养成怎样的阅读素养?

作者: 角度文创 | 来源:发表于2019-11-23 20:54 被阅读0次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屏幕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似乎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什么是有价值?

价值受社会发展、周遭环境、个人偏好的影响,每个人对同样事物有不同的判断。

扯远了,回到阅读这个主题上来。

在理解字、词、义的过程中,必须流畅地把音-形-义连接起来,若连接出现问题,会导致阅读障碍。

而意音文字的代表中文,相比英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更多地受到形-义的影响。

从2000年开始,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了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该评估项目对全球15岁的学生进行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主要科目的测试。

测试旨在衡量学生对这些将来为成年世界的现实生活做准备的关键科目的掌握程度。

经发组织把阅读、数学和科学作为三个关键科目,认为有助于学生为今后的成年生活打下基础。

上海代表中国参加了2009、2012的两次PISA测试,两次均在上述三个科目上得到了第一。

2015的PISA测试,上海、北京、江苏、广东联合组队参加,由于地区教育水平差异,故测试成绩相比前两次上海单独参加大幅下降。

特别是阅读成绩,降至27名,只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PISA的2018阅读素养框架,其把阅读定义为一个认知过程。

成功的阅读,无论是阅读单一文本还是阅读多个文本并从中整合信息,都要求读者执行一系列过程。

阅读的认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定位信息(Locate information):

进入及检索文本中的信息——扫描一篇文本及检索由一些词、短语或数值构成的目标信息;

搜索及选择相关的文本——在几篇文本中搜索信息并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选择最相关的文本;

理解(Understand):

表示文字信息——理解句子或短文的字面意义,将问题中信息的直接或相近的释义与文章中的信息相匹配;

整合并产生推论——通过整合句子或整段文字超越文本信息中的字面意义。要求学生为一个段落创建一个主旨或产生一个摘要或标题的任务被归类为“整合并产生推论”项目;

跨多个来源整合并生成推论——整合位于两篇或两篇以上文本中的信息片段;

评估和反思(Evaluate and Reflect):

评估质量和可信度——评估文本中的信息是否有效、最新、准确、公正、可靠等。读者必须识别并考虑信息来源及思考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或者换句话说,作者是如何呈现信息的;

反思内容和形式——评估写作形式以确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或观点。这些项目通常要求学生反思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比较、对比或假设不同的视角或观点;

检测和处理冲突——确定多个文本是否互相印证或矛盾,以及当它们冲突时,决定如何处理该冲突。

例如,被归类为“检测和处理冲突”的项目可能要求学生确定两位作者是否就某个问题的立场达成一致或确定每位作者的立场。

在其他情况下,这些项目要求学生考虑信息来源的可信度,表述他们接受来自更可靠来源的论断而不是来自不可信来源的论断。

上述阐述,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素养培养指出了参考方向。

至于如何培养阅读素养,当然不是量子波动速读。

无他,唯眼(多看)、脑(多想)、手(多写)熟尔。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In my whole life, I have known no wise people (over a broad subject matter area) who didn't read all the time -- none, zero.

地球上缴税最多的人——比尔·盖茨说:

虽然我很幸运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游览很多迷人的地方,但我依然认为书籍是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最佳途径。

上面两个人都不是书商,所以我认为他们讲的话有道理。

本文同发于本人同名公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需要养成怎样的阅读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q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