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被称为“汉兴之地”,傩被称为“最后的汉舞”。一始一终,饱含着太多的沧桑和故事。
有学者考证说,“汉”字源自“傩”。这虽是一家之言,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傩与汉族的紧密关系。在汉代,亦是举国行傩,称为“汉傩”。
至今,芒砀山仍保存着完整的中原古傩的“活化石”、一个过往中国的标本——芒砀古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机缘与巧合。
而与芒砀古傩相依相存的,是这里汉王陵中丰富的傩文化遗存。它以物质遗产的形式与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芒砀古傩互为补充,承载着大汉民族的遗风。
永城的22座西汉梁国王陵,更像是22座西汉文博馆,出土各类珍贵文物有2万余件,其中有不少傩俗的历史遗存。
傩乐、傩曲是中原古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后傩戏的主要构成。先秦时期,傩乐主要为祭祀音乐,简单古朴。至西汉时期,梁国有闻名天下的“睢阳曲”,是由许多种乐器合奏而成的。因此,芒砀山的西汉梁王墓群中经常出土有瑟枘、琴珍,分别是汉代瑟、琴的构件,其中瑟枘的制作非常精致,由青铜铸成,帽上还镶嵌绿松石、珍珠玛瑙等。
傩(nuó),因为古老而显得神秘,因为神秘而使人敬畏。因傩而产生了傩神,有了傩神便有了傩祭、傩舞、傩戏。中国古代,举国行傩。人们戴着木刻面具,在固定节日举行仪式,驱温逐疫,祈福吉祥丰收,万民安康。
傩最初流行于黄河、长江流域,后来传播到边远地区。由于战乱等原因,傩祭之风在中原地区逐渐减弱,几近失传。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马紫晨老先生等一批文化研究工作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河南各县乡进行的傩情田野调查,整理出的“傩在中原散存状况”一文,可知在河南的傩舞品种很丰富,特别是山区和比较偏僻的地方。傩在中原并未完全消失,它以地方戏种等多种形式存在着。
傩舞表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汉画像石中多有行傩图式。芒砀山作为汉兴之地,把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并结合搜集到的河南傩舞品种,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傩舞表演,将汉民族保留下来的民间文化通过景区的平台展现给广大游客。
起傩仪式
起傩仪式,场面神威,庙内灯烛辉煌,祈福,纳吉,人寿年丰,万民安康。
开山
相传天地玄黄,盘古氏开天劈地的故事。盘古氏双手挥钺(斧头),上劈下砍,左拦右挡,疾若风雷,英雄无比,终于使天地初开,宇庙澄清。
《开山》是每个傩班的开场傩,具有先导开路之意,貌拟其凶恶可怕,故而有世人把“开山神”称为职掌“驱鬼”之官的“方相氏”深化而来
纸钱
《纸钱》用的道具,是一根红绳两端各扎一捆小卷黄纸。(有人说是翻天印)“纸钱”此人物故被推测为“用黄土造人,乃引绳缰泥中,举以为人”的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女娲”。从表演上来看,的确有相吻合之处。
雷公
古代神化中的司雷之神,“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人们把雷公誉为“耕云播雨,福泽众生,惩罚不孝,驱恶逐妖”的天神。
表演时,雷公右手持斧,左手抓凿,晃头抖臂,行同腾云驾雾,翻如倒海翻江。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钟馗醉酒
《钟馗》中国古代传说的故事人物,谓能打鬼和驱邪崇。
该舞表现钟馗与大、小鬼嬉耍斗酒,钟馗贪杯,被大、小鬼灌得酩酊大醉,情节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是表演者与观众情感的最佳融洽,深受观众喜爱。
傩公傩婆
舞蹈《傩公傩婆》描述了一对耄耄老人晚年喜得贵子,高兴得不亦乐乎的喜悦心情。一连串的娱子动作,风趣幽默。脸谱造成更是入骨三分地勾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后使人回味无穷。
双伯郎
托塔天王李靖三太子哪吒和李靖外甥杨戬,俩人武艺高强,潜力无边,虽表兄弟相称,却如亲兄弟一般,形影不离。
祭刀
“关公”民间十分崇信的英雄,各地都建有祠、庙致祭这位忠义双全的“武圣人”。舞蹈描述了关云长在阵前磨刀及祭祀青龙偃月刀的情景。
傩面具(当地人称“神像”或“圣像”)在乡民心目中,面具实际就是神的化身,一个面具就是一尊神祗,人们都把面具作为祭祀,问卦、参神、酬谢的标记和象征,忠实的“跳傩”弟子顶礼膜拜,信徒奉迎傩神,虔诚至极,低首默祷,傩神灵验,有词为证:“千求万应,万求万应,不求空中自应,千年神灵,万年香火”。
面具用优质杨木及樟木雕塑而成,其工艺精湛,色彩讲究,脸谱注重人物,面具不仅是傩舞中的重要圣物,现在也是家庭摆设的木雕艺术品,善男信女供奉的神灵。
芒砀古傩,是一种原典性质的农耕文明与原始宗教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舞蹈,是祭祀,是欢乐,是礼赞,是祝福,也是期盼,是当时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