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功无敌,与同时期的文人翻脸交恶,指着鼻子对骂的事情此起彼伏。但是鲁迅与这些人交恶、对骂都是于公,也就是说都是出于政见不合、阵营有别。
这种现象大概是以鲁迅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旗手为分水岭。鲁迅思想转左,胡适、陈西滢、梁实秋、林语堂或偏改良,或失望于政治,大家分道扬镳、人心向背在所难免。
而苏雪林早期虽然在文学上是鲁迅的小迷妹,但是骨子里却是胡适、周作人派的。在政治立场还没有泾渭分明的时候,苏雪林对鲁迅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疑问的。
即使两派明显对立,鲁迅在世时,苏雪林也未曾批评过他,这大抵是和她本身就是个政治思想并不尖锐的女性作家有关。反而是到了鲁迅去世,那些曾经的对手纷纷放下了,苏雪林却开始了长达半辈子对鲁迅的批判。
也许是对鲁迅骂功的忌讳,到他死了才敢表达,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欠妥的,但苏雪林却乐此不疲,即使她的老师胡适对她这种行为也看不下去,作了规劝。
苏雪林自己说,是在某次见面会上,她跟鲁迅握手时被鲁迅拒绝,因为感觉被怠慢而怒由心生。然而这件事情几年之后,她还曾经在报刊上写过《阿Q正传》的读后感,所以这只不过是苏雪林心中的一根刺,被她自己拿来作为自己怨恨的起因罢了。
人死仇消,苏雪林会因为这一件小事而骂了半辈子?
也许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们实在找不出值得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她也确实是骂了半辈子。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个人——很变态。
而究其心里产生变态的原因,无非就是婚姻与爱情。苏雪林和民国时期大多数名人一样,是冲破家庭追求自由走向广阔世界的,她也在留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却迫于压力回国成亲,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而她的丈夫虽然也是门当户对的留学生,却是典型的理工直男,与苏雪林的文艺范格格不入。
短暂的共同生活后,苏雪林出走他乡,并与姐姐一起生活,直到终老。并且再无婚姻,也没有新的恋情。这很不正常。
其实,鲁迅与苏雪林有着同样的经历。鲁迅老家也有一个原配的朱安,但两个人的处理方法有异,鲁迅停妻再娶,与许广平同居,而苏雪林则保留婚姻之名而独身自洁。在苏雪林看来,这不能不是鲁迅的污点,或许也有着老女人的嫉妒。
对于鲁迅的发难,正是其与姐姐两个女人共同生活的时期。婚姻失败后、丧失爱情生活让苏雪林产生了心理上变态,所以才有这种外人看不懂的无缘无故的行为。
鲁迅没有那么大的罪过,苏雪林也没有那么大的仇恨。各种机缘巧合,鲁迅只是很碰巧地成为苏雪林变态心理发泄的对象。
这种人心的扭曲,外人无法化解,只有苏雪林自愈。
苏雪林终于罢手不再批鲁迅,恰在其丈夫死后。她丈夫临死前最后一句话,就是不要拆掉苏雪林的旧围巾。
苏雪林由此心生懊悔,对丈夫有了新的感情。实际上,爱情在这个长期独居的女人心里,复苏了。同时,对鲁迅长期的、恶毒的怨恨也就消除了。
鲁迅这个锅其实背得很冤。
苏雪林这段时期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
治疗这种扭曲心理的良药,唯有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