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
在家庭教育上,如果说曾国藩是一座高峰,那心学大师王阳明就是一座丰碑。他们对于子弟的要求很明确: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考不考功名倒在其次。王阳明特别看重人生理想,把立志当成人生的根本和出发点,理想教育尤其重要。
在王阳明的家书里,就表达了这种思想,他的《寄正宪男手墨》这样寄望于儿子,“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这时候的王阳明已经是一位爸爸了,当时是1527年,王阳明在率师出征的路上,儿子托付给亲戚,他对于儿子的期望倒不在科举功名上,在信中,王阳明认为,读书考取举人进士,并非他对儿子的期望,只要儿子能够立志向上,他就觉得很高兴了。王阳明从小就重立志,他小时候听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拉俘虏,就痛下决心立志报国,一定学好兵法,强国强兵,因此,他的志向就不在科举上。后来王阳明能率兵平定宁王的内乱,和他早年立志学兵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他在《示弟立志说》就提到:“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学习一事,首要在于立志。如果没有立志,就如同种庄稼,没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却徒然进行灌溉,再怎么辛苦,也无非是白白劳作徒然奔跑。立志也要立高远宏大之志,如王阳明的强国强兵,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理想,就会因既定的奋斗目标,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甚至暂时失败时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国家,真正的理想都是发展的基石和基本动力!
理想,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