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自己有目标的时候,其实有的只是想法。就像小时候,我们说以后的目标是当科学家,当画家,但转头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并非当成真正的目标。
能称作目标的,必须是要能落地,并不断去靠近的想法。要想达到目标,甚至要把目标拆解开,落地到每一天去践行。
我一直是一个“假性努力”的人,而最终的结局是我以前的学业几乎是一片荒芜。
谁没有过目标,但真正能严格达成目标的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
读书时期,我很喜欢定目标,翻看以前的日记本,上面总能发现考入前几名,考到多少分的目标。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人们最喜欢做一个宏大的目标,大得不知道如何开始,也就不再开始了。就当时的时候骗了自己,爽了一把。
如何能提升成绩?
努力学习呗。
怎样才算努力学习?
认真做作业呗。
认真做作业就能考高分迈?
额。。。
如何才算认真做作业呢?
额。。。。。
同理,这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工作上的烦恼。
越往深处问,你会觉得,自己以往所谓的努力,就是一个假大空。惰性是人的天性,很多目标,以及一些空洞的规划都是自己“努力”的借口。
喜欢定目标,但永远都没有完成目标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没有把目标放到可以践行的今天,以及接下来的每一天。让目标触手可及,而非是遥远观望。
要想去完成目标,必须把目标拆解到每一天,甚至要去评估每一天的收获,是否有进步,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要反省自己完成的效率,没有时间概念的努力,都可能是在磨洋工。
把目标拆解成每一天要做些什么,具体化之后,如果发现自己根本不想去实践,那说明你的目标只是你的一个美好幻想,你只是想要它的结果,却不愿享受,或根本不能忍受完成它的过程,这个目标极可能和你的价值观违背,或者是存在一些矛盾,完成目标的阻力会很大,也许需要我们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
这样一来,哪些目标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只是虚幻,哪些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只是安慰自己的,都了然于心了。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smart原则。同样适合于目标管理。
所谓SMART原则,即: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对应上述的5个原则,把目标落实到每天,我们至少可以想几个问题。
1、今天分解下来的目标任务具体是做什么,做一套题?看一章节书?理解一个问题?而非是升职加薪这样的抽象目标。。。
2今天完成的目标事项,可否评估呢?如何评估自己是真正有收获呢?或者通过输出笔记文章等,检验输入。
3今天花在目标事项上的时间有多少,效率怎么样,足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吗?
4今天所做的事,是否已经偏离了大目标?
你是否有一个真正的目标?那要看,你的每一天,是否都做着和目标相关很具体的事情,梦想从来不遥远,只要你让它触手可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