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南大学
论中国式休假的未来

论中国式休假的未来

作者: 大冉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17:06 被阅读17次

    2017年的国庆长假,比往年来的更加疯狂。原本的国庆假期与中秋假期堆叠,开启了全民“超级假日”模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集中休假必然导致集中出行,长城上见人不见路,断桥上见人不见桥,高速公路上甚至都能摆摊做生意。但不少人表示并没有体验到长假该有的乐趣,反而有种苦中作乐的意味。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旅行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面对如此休假现状,取消十一长假一直呼声不断。社会对十一长假的质疑,折射出了中国整个休假制度的弊病。

    我国现行的长假制度要从2008年五一长假的缩减说起,五一黄金周由七天调整为三天,取而代之的是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的三个短假。从国家层面考虑,这样的调整的确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从文化层面来说,这样的安排也能通过开展传统节日的各项活动以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效果。调整之初是人心所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病不断暴露,让人痛苦不堪。央视记者白岩松曾在连线采访中直言:“五一长假没了,参与到十一黄金周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购票难、出行堵、景区乱,休假反而不如上班。”

    在2013年,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黄继明教授就提出过取消十一长假,推广带薪休假的建议,细细思考,确实很有道理。中国并非没有带薪休假的制度,实际上这种制度也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一直无法落实。但我依然认为,通过简单的对比就能看出推广带薪休假的优势所在。想要化解现阶段的诸多弊端,针对“中国式休假”的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目前的休假模式实在太过死板,假日办的一纸文件规定了全国人民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几乎没有灵活变通的空间,人们仿佛是在被迫放假。过于刻板的放假规定还使得将法定假日和周末拼凑起来使短假期变长的“拼假”、“挪假”行为盛行,看似变多了的假期着实掺了不少水分。再者,国庆节与农历中秋节距离很近,每年这段时间总会变得十分尴尬。双节相距较近,人们在休假与工作模式之间的频繁转换,极大程度上削减了工作热情;但若是如今年一样直接凑成连休,更大范围的集体出游又会导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的社会问题。相比之下,带薪休假模式就显得较为灵活机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其次,带薪休假模式在休假质量上更有保证。集体休假所需的交通、餐饮、娱乐休闲设施远高于正常水平,而这也在无形中浪费了旅游资源和社会管理资源。带薪休假模式的推广,能将出行人数在空间和时间进行分流,不仅有利于旅游行业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也能使大众享受到更高水平、更舒适的出行体验。长假所带来的爆发式的经济增长只是一时的,质量的持续性提高、人民的满意程度才是衡量一个行业是否快速发展的根本准则。

    其实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休假是每个员工的基本权利,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政策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措施。早期就曾有人从法律方面质疑集体休假的合理性,如今关于带薪休假的法律条文又在逐渐细化,推广的阻力不断减小。在此层面上,员工的工作热情会大大提高,我国的休假模式也能更接近国际化水平。而那些与文化层面绑定的附加效果,本就不是假日本身该承担的责任,大可通过其他渠道来弥补。

    但2017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能够全面落实带薪休假的企业单位仅占18.1%,且有77%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认为目前的带薪休假制度和我国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的确,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工作压力较大,加上宣传和监管的缺失,许多员工无法享受到带薪休假的正当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一点点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扩大带薪年休的普及程度,为改变“中国式休假”的现状创造更好的条件。

    取消十一长假或许只是我们在面对出游浪潮的气话,也的确并非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有人戏称取消高速公路假日免费就能解决长假的道路拥堵问题,这也是因噎废食之举。事实上,落实带薪休假政策只是我国休假制度改革的一个环节,也是目前的大趋势所在。在我看来,只有这第一步做好,才能使休假制度真正惠民,成为福利而非负担。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宋习习/供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中国式休假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jo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