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听点儿,我是个稳健型的人。说的不好听点儿,我就是个拖延型的人。还真别说,我享受过很多拖延的好处。
上学考试时,我差不多总是最后交卷的那几个人之一,虽然很羡慕那些不到半小时就交卷的人,但打死我也不会那么做的,剩下的半个小时可以再检查一遍。因此,尽管我是最后交卷的,但分数绝对是靠前的。
工作后,领导下达任务,规定截止时间。我差不多总是截止日期的当天或者前一天交差。我发现,如果交差太早,领导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大多认为交的这么早,肯定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做。即使报告已经做得很好了,领导还是会一遍遍的折腾,让你重新做、反复改,反正到截止日期还早呢,余下的时光不能让你太清闲。而差不多截止日期前交差就不同了,这一切可能都免了。即使报告质量不佳,领导也会认为你已经尽力了,只是资质平平而已。
读了弗朗克·帕特诺伊的《慢决策:如何在极速时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深表赞同。凡事不可一刀切,不可绝对化。相对于快节奏的时代而言,拖延是一个贬义词,但只要拖延得恰到好处,一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一、拖延要有选择。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拖延。日常的工作、生活大多以时间、成本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来衡量。如果时间的硬性要求高,那就要尽快行动,将延迟降到最低。比如亲人朋友过生日,要准时参加,并尽量提前准备好生日礼物,绝对不能拖延,除非你想与大家交恶。对成本要求高的事情,可以适当拖延。比如买衣服,特别是大商场里流行的衣服。价格昂贵。如果能忍住不买,过两个月再去看看,没准就可能打对折,一下子节省了好几百大洋。
二、拖延要有底线。拖延要适可而止,不能事事拖延,更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一件事情拖延了,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拖延?如果不是为了满足某种利益或者需求,比如,为了决策更准确,全面;价格更优惠、合理,而是因为不敢、不会、不能,甚至因为懒惰而拖延,那就要警惕了,小心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三、拖延要有对策。一旦发现非做不可的事情拖延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就像作者建议的“欺骗餐”那样,尽可能夸大完成它的好:只要完成这件事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一件事”的“欺骗餐”,可以让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加行动力。
拖延真的不可怕。只要能让自己的拖延具有选择性,也能够坚守底线,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那你的拖延就不是问题,甚至还可能很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