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火训练营之心语铿锵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传》有感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传》有感

作者: Regina_J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23:21 被阅读0次

          提起苏轼,在中国乃至海外都声名赫赫。他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沉醉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还很少有人像苏轼这样,广泛地涉猎文、史、哲以及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多人可能在自己所擅长的某一领域中是最杰出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中都表现除了特别卓越和杰出的才华。

          苏轼于1037年在四川眉山出生,当地流传着“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的说法。其一生最大的幸运是他父亲(苏洵)带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欧阳修。恰逢身为宰相的欧阳修下决心整改当时文坛及科举考试中浮躁的文风——向内容实事求是,想什么说什么转变,而不是嚼文嚼字,只顾堆砌华而不实的辞藻。欧阳修在科举考试中阅卷时,读到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大为赞赏,想将其录为第一名。但当时阅卷时是遮住考生姓名的,以为能写出这么好文章的肯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给第一不太好,为了避嫌,算了,给个第二吧。等拆名字放榜的时候才发现写出如此优秀文章的人是眉山苏轼。

          初入官场年少成名的苏轼才气外露,行事高调直率,看不惯官场中的一些人情世故,比如初到凤翔县任官,遇到太守王希亮,两人却因性格不合,多有摩擦。苏年少才华横溢,颇有些不将他人放在眼中,借着写“临虚台”碑的机会,暗暗讽刺王希亮看重名利。而事实上当时的太守是以一个年长的过来人的角度在磨砺年少成名苏轼的性格,并暗中多有提携。关于这些误会,多年后苏回头再看是非常后悔的,并为太守王希亮撰写了墓志铭。

          当时北宋整个国家积贫积弱,宋神宗想要走向富强之路,只能通过王安石变法来实现。而变法想要快、高效,就不允许有批评之声,不允许有人阻挠,不允许讨论。苏轼虽有一腔才华,却因看不惯这种雷厉风行不顾后果的变革之法,屡次写文章抨击,所以在朝堂中遭到许多人的弹劾,并逐渐演变成无休止内耗式的党争,对此苏轼只能自请远离中央。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在远离朝廷党争的地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造福。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徐州以身作则抗洪……能力所及之事从不错过,在这里苏轼充满人情味的行事风格显露无疑。随着苏轼声望日盛不衰,中央党争愈演愈烈的战火很快就波及到了他。1079年,因写的诗词被政敌扣上大不敬的罪名,苏轼锒铛入狱,并在御史台被关押了130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官黄州,出任虚职副团练使。没地位、没俸禄、没亲人,遭此人生变故的苏轼在安国寺闭门不出,深深体会到孤寂和思无所归之感,寻找道和佛家的智睿并对自己之前的人生有了深刻的反省。在好朋友马梦得的帮助下,向官府申请了一块荒废的军营作为耕种的土地以此谋生,全家的温饱问题才逐渐有了着落,因耕地在城东的一块坡地上,便自取了“东坡居士”之名。自此大名鼎鼎的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开始了烧枯草、种大麦的农民生涯,融入当地生活,成为了一个与过去不同的人。有一次在一家酒馆里,遇上了一个醉汉,撞到了他也不道歉,态度也不好,一开始时苏东坡也有些接受不了,到后来就想明白了——原来我的人生已经开始了一种新的境遇并渐渐乐得接受这种境遇,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命运的苦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在黄州的生活是苏轼的重大人生转折,也是在此时磨砺了他的性格,完成了自我突破。

          之后被贬惠州、儋州,再受朝廷重新启用,到最后克死他乡,苏轼都乐观豁达的面对着人生的起起伏伏。在遭遇乌台诗案,躬耕东坡。早年诗作中的讽刺和愤怒,渐渐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有两点特别能够体现,其一是夜游赤壁时,道士杨世昌他看着眼前的景色悲从中来,认为这么好的人间要是能够长长久久的拥有就好了。面对朋友对世间的眷恋,人生不再,美景难长的感伤。苏认为要接受人生的短暂和易逝。他强调只要我们享受现在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就已经拥有了一切。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第二个小故事是,苏轼在弥留之际,他的好朋友维琳方丈去探望病危在床气若游丝的他时,方丈靠在他的耳边大声地说:“端明,不要忘记求往西方极乐世界!”,苏轼回应只要我过好每一天,我每时每刻都在极乐世界。越使劲儿去追求,就越错了。还是在强调活在当下。过这一辈子无论是飞黄腾达春风得意,还是颠沛流离孤苦无依,都是一种经历,只要经历了,就拥有了,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什么都带不走。唯有这一生的经历才是自己的财富。

          2000法国《世界报》评选12位千年英雄,整个亚洲只有苏轼一个人。大家喜爱读苏东坡传,不是喜欢这本书,而是通过这本书,海内外的普通人们可以去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事迹。我认为大家更多的太喜爱苏轼这个人本身了,被他的性格魅力所折服。虽然他这一生坎坷,青年丧母,中年丧妻丧父,仕途一直都很不顺,一直在贬官的过程中。但他对这个世界一直都怀抱着友善和温柔,温情的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盏明灯,即使跨越千年、跨越民族和语言的障碍,不论是满腹经纶的士大夫,高高在上的皇帝宰相,下到贩夫走卒,农民卫兵,世间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给我们这些表达不善表达的人一个感情出口和寄托。希望自己过这一世,可以有他的旷达,他的温厚,他的率性,他的平静,他的可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oa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