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还没来得及跟宝玉透露宝钗身上“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就听见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整个第三十五回,由此进入了最后一个场景:袭卿身份明,归入贾府气运线。这个场景的主要作用还是交代“宝玉被打”事件的善后安排之一:袭人。
在这个场景中,为了强化读者对于袭卿身份变化的认同感,曹师特意安排了最稳重、最睿智、最受长辈喜爱、最受丫鬟钦服的宝钗同学出场,一来增加所交代事实的信服力,二来为场景增添一种“说曹操、曹操到”的戏剧效果。
宝玉忙请宝钗入座,宝钗就坐下,问莺儿“打个什么”,一面“向他手里去瞧”,一看才打了半截。宝钗就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到是姐姐说的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 宝钗接下来表现出强大无匹、令莺儿都甘拜下风的女红能力,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是不好的 ,大红的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了,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陪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宝玉听说之后,自然“喜之不尽”,“一叠连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这里的“叫袭人来取金线”是曹师常用的人物切换手法。先通过莺儿和宝玉聊天,引出宝钗,又安排宝钗意外出现,再通过宝钗关于络子搭配的建议,让宝二爷连声叫袭人出场。整个过程设计流畅自然,全无痕迹。
曹师这时再安排袭人正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她告诉宝玉说,有件事情很奇怪:“才刚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虽然很有些才情、精于诗词曲赋,但毕竟还是个半大的纨绔小子,对成人世界里的事情一向非常迟钝,他只是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来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就强调说,不是给大家的,是“指名给我的,还不叫人过去磕头”,所以心下觉得很奇怪。宝玉同学就笑道:“给你的,你就去吃去。这有什么猜疑的。”
其实,写到这里,读者们大都已经明白了此事不同寻常的含义,唯独宝玉一个人萌蠢无知、把自己蒙在鼓里。曹师下笔,确实丝毫不留情面。
袭人就道:“从来没有的事,到叫我不好意思了。”到这个时候,曹师终于不再继续让宝玉同学说“蠢”话,而是安排宝钗同学“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还有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呢!”此情此景,笑语嫣然。曹师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文字,就只为宝钗同学此时说这一句话。
袭人终于听出来“话内有因”,再加上“素知宝钗不是轻嘴刻舌奚落人的”,自己又想起那晚面见王夫人,临别之前,王夫人对自己说“你今儿既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想来,今天的“加菜”,就是“不辜负”的一部分。袭卿想明白了这层意思,便不再提这事儿,只是“将菜与宝玉看了”,说了句“洗了手来拿线”,就一直出去了。
至此,袭人的身份变化,呼之欲出。曹师为了把这件事情交待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煞费苦心地先后安排莺儿和宝钗客串出场,再让袭人饭都没吃完,就跑过来汇报“菜”的变化,最后,再由蕙质兰心的宝钗同学归纳总结,点出问题本质。
一切尘埃落定,曹师马上加快节奏,写袭人“吃过饭,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并交代“此时宝钗早被薛蟠遣人来请出去了”。回头再写“宝玉正看着打络子”,却看见“邢夫人那边派了两个丫鬟,送了两样果子来与他吃”,问他可走得了,若走得动路,就叫他明儿过去散散心,说“太太着实记挂着呢”。宝玉忙答道:“若走得了,必定请大太太的安去。疼的比先好些,请太太放心罢。”说这句话时,宝二爷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语气和智商。他一面叫两个丫鬟坐下休息,一面又叫秋纹来把果子拿一半送给林姑娘。此时,曹师还不忘再增加一层曲折,写秋纹答应了,刚欲去时,听得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第三十五回戛然而止。
纵观第三十五回,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这一回宝玉同学在女孩子面前的表现特别反常,或者说,原形毕露,以至于有点花痴、浅薄。前面先百般低声下气“哄转”玉钏儿,再看见莺儿巧笑倩兮竟“不胜其情”,后面发展到听见宝卿一句话,就能夸张地“拍手笑”,宝二爷心地纯洁的人设,在这一回中几乎完全坍塌。其实,曹师这种夸张的安排,大有深意。因为在接下来的第三十六回,宝玉同学就要在自己“最得意”的领域,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同时领悟到人生第一大真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