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作者: 苏悠扬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07:54 被阅读0次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某天早上,打开了豆瓣,搜索一下TOP250的书单。很快这本排名第7的书印入眼帘。

短暂犹豫,开始看了起来。犹豫的原因在于,好像书真的蛮厚的,看完应该要挺长时间的。早在2017年的某天,我已经把这本书加入书架,2年过后,看的进度为0。

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好看的又和我口味的书实在太多了。我还有点固执。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一听到这是一本科幻的书,第一反应,这估计很难理解(费脑子),就束之高阁了。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可是真正开始看的时候,很容易就沉浸其中。当然,文科出身的我只能看懂故事情节,对书中那些物理方面的知识没办法琢磨作者用的是否正确。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觉得这是一本构思很棒的书,很佩服作者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

他能用很浅显的故事情节把一个高深的物理学知识描写的很有趣。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章的台球那一段内容。汪淼和丁仪把台球桌搬来搬去在桌面的固定位置打台球,只为了证明“物理定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均匀的”。然而又深一步提到高能加速器将粒子对撞的实验,提到“物理定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均匀。”一步一步循循善诱,感觉很难理解的物理学知识也似乎没有那么高冷,反而很有意思。

高中时,我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太好,总觉得很难理解。于是,老师用更多的语言想让我们把知识理解明白,殊不知弄得越来越复杂,渐渐地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是一样被格式化了,高中的历史书按政治、经济、文化这种模块式编辑地很难把握彼此的联系,往往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两年前的进度

看《明朝那些事儿》和《大秦帝国》时,才发现历史也可以这样很有趣。那些人名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而且像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曾经就那样在地球上生活过。

一本有趣的书,可能看完之后并不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一本有趣又有思想的书,会不自觉引发人思考,后者我们称之为好书,乃至经过历史检验可以成为名著。

我想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后者,我看过之后结合我最近的经历,的确是产生了一些思考。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1.知识越多是否越容易陷入无知的恐慌?

书中那些很厉害的科学家一个又一个相继自杀,原因就是觉得再怎么努力研究也没有用,最后还是一片虚无。女科学家杨冬在遗书中写道:“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的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人最开始接触某一方面的知识,是出于好奇之心,进一步接触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继续学习难度很大,继而放弃。还有一种就是怀有浓厚的兴趣与高度热情去继续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我想大多数科学家应该都是后者,不然是很难坚持日复一日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但知识本身有边界吗?有的话,那界限又在何处。

小时候我们遇到不会的东西会问老师,问家长,他们会在自己的知识储备范围之内给我们回答。但那些人类最聪明的科学家呢,他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又有谁可以向他解释,他只能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范围内进一步思考。

如果把人的知识比作一个充满气的气球,科学家就是在气球的边缘探索前进的人,只要他在气球内部可以承受的压力范围之内前行,就没多大问题,一旦超过,气球就会嘭地一声,爆炸。他原有的知识体系也随之崩塌,很容易陷入困境,迷失方向。

平凡的大多数人因较小的知识容量在气球内安全的走来走去,终其一生,他们也用不上去思考这些根源的问题。

进入研究生学习已经一月有余,与本科时所受教育感觉差别还是有的,研究生阶段会更进一步去探讨根源,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比如老师在谈及传播学的学科分类,会发出疑问传播学到底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进而一步步追本溯源到科学到底是什么,最后得出他的看法,同时也引导学生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他说科学是连续性的、有逻辑的能够被提炼出公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体系。(原话不记得了,隐约记得是这样说的)

本科阶段更多的是点到为止,高中更是背诵就可以了……

但总要有人去思考这些费解的问题,人类文明才能进一步发展。衷心敬佩这些为国家乃至全球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2. 在三体世界面前透明的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奋斗?

换句话说,遇到比你厉害无论怎样努力也很可能不会超过它的人,是否还有奋斗的必要?

看这本书,总是很容易回想那句“你们是虫子。”三体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虫子一样,似乎能瞬间踩死在脚下。但人类一定就比虫子厉害吗?作者在书中提到,人类与蝗虫大战的历史,虽然技术越来越进步,但依旧没有彻底消灭蝗虫,还是饱受蝗虫的困扰。

所以呀,尽管对手很强大,还是该干嘛干嘛,大不了就被踩在脚下,幸运点根据他抬脚的高度、预测他准备落脚的方向,可以逃过一劫。

观察过蚂蚁的人可能会发现,蚂蚁真的很有毅力,缺根筋的那种有毅力,比如,你把它踩在脚下,如果抬脚发现没踩死,他就会顺着你的鞋边继续走,甚至,你把它的身体弄成两半,有肢体的那半还是可以继续走下去。

其实人生中或者眼前的许多磨难也是这样,只管一路走下去,会发现不过如此。

不知不觉又比想象中多码了很多字,写读后感也是一种检验看书的收获。脑中混沌的想法梳理在纸上,我想这就是我目前的感触。这是一部打开我对科幻世界想象大门的书,未来,我想我会接受更多这样的书。

写于2019.10.9

相关文章

  • 【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某天早上,打开了豆瓣,搜索一下TOP250的书单。很快这本排名第7的书印入眼帘。 短暂犹豫,开始...

  • 《三体》—35虫子

    前面章讲到了三体人把人类喻为虫子。 这章讲到了虫子们再次振作。 丁仪受到三体文明的启发,想到三年前一直在建立宏原子...

  • 你们是虫子!——《三体_地球往事》

    你们是虫子! 田野被厚厚的一层蝗虫覆盖了,每根麦秆上都爬了好几只,地面上,更多的蝗虫在蠕动着,看去像是一种黏稠的液...

  • 三体

    三体11.把人类看作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2.碑是那么小,与其说是为了纪念,...

  • 『三体』与『虫子哲学』

    文/太史栩 1. 虫子,微贱、弱小。 倘是益虫,尚且能获得人类丝许怜悯;若为害虫,则死不足惜了。 然而,有道是:存...

  • 致敬虫子

    电视剧《三体》的片尾以致敬虫子结束,令人深感震动。 三体人把人类视为虫子。他们通过高科技的智子监视整个地球,锁死人...

  • 《三体》

    震撼,绝望,希望。这是《三体》巨著带给我的感受。 红岸工程,三体文明,“你们是虫子”,在更加智慧的外星文明面前,地...

  • 2019-06-05

    《三体》里结尾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三体人以强大的科技藐视人类说,你们就是虫子。 正在两位科学家像虫子一样无能为力时...

  • 虫子人生——观《三体》有感

    书架上的《三体》已经放了很久,始终没能翻开看看。最近心血来潮决意不能冷落了这部盛名之下的作品,再加上年初大火的《流...

  • 我们都是虫子🐛 - 草稿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三体》刘慈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6】三体:是虫子还要努力奋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to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