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心只在乎这个想法带来的感觉,这颗心变得极其的麻木,所以这样一个世界想法成瘾,我们都在这个想法里面去汲取各种的愉悦,找各种想法带来的感觉。
想法一在,这个内心一旦从想法中汲取愉悦,这个想法就把这颗心隔绝起来,可真的是与世隔绝,这个外部世界完全变成了这个想法的投射——
这个想法让我感觉舒服,那这个世界通过这个想法就是美好的;这个想法让我糟心,那这个世界透过这个想法就是悲观的,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自我充满了自我投射,都是想法的投射、想法的折射。
但当我们遇到内心挑战的时候,这反而变成一个大麻烦。当这颗心完全被想法包裹的时候,这颗心其实充满了麻烦,充满了问题。只是这颗心在有愉悦的时候,那些问题暂时忽略,暂时看不到。遮掩问题,但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当这颗心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那想法这个瘾,依然在制造问题。想法不光能够带来这些愉悦,想法能够带来更多的问题,各种的精神挑战。当这颗心依赖于想法的愉悦,来取代这颗心去主动感受,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时候,那想法所成的瘾也必然会带来各种的麻烦。这也意味着愉悦本身对应着痛苦和问题。因为愉悦来自于想法,但想法也能带来问题,这是一体的。
但当我们遇到内心挑战的时候,这反而变成一个大麻烦。当这颗心完全被想法包裹的时候,这颗心其实充满了麻烦,充满了问题。只是这颗心在有愉悦的时候,那些问题暂时忽略,暂时看不到。遮掩问题,但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当这颗心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那想法这个瘾,依然在制造问题。想法不光能够带来这些愉悦,想法能够带来更多的问题,各种的精神挑战。当这颗心依赖于想法的愉悦,来取代这颗心去主动感受,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时候,那想法所成的瘾也必然会带来各种的麻烦。这也意味着愉悦本身对应着痛苦和问题。因为愉悦来自于想法,但想法也能带来问题,这是一体的。
这些能够带来一种“我”的感觉的想法,就是“我”的内容。这颗心得亲自观察,噢,当这些想法升起的时候,这个想法带来了什么的感觉。噢,我的感觉,好像我真的存在一样。那这颗心就得观察,噢,是这些想法带来的幻觉。
想法能够制造各种各样的幻觉,当这颗心懒惰的时候,就像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样,想法送上门。这颗心去依赖于想法带来的感觉,意味着这颗心坠入到幻象里面。那这样的生活就是假,真的很假。
想法带来感觉,幻象、幻视、幻听,总之是幻象。这个我也是这个想法运作的结果,这个“我”本身就是幻象。那全然的理解想法的构架,就得亲自看到,哦,这个我本身就是幻象。
“我”是幻象,这颗心才可以全然的观察,没有观察者那些言语的分析,充满了漏洞,各种的理论,都是坠入言语。但一个人去亲自观察、感受,那是两码事。亲自观察感受,这颗心才可以触碰真相,真实嘛。
所以一颗主动的心,一颗鲜活的心,亲自感受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那这颗心在触碰真相。否则这颗心,咱们今天说了很多遍了,极其懒惰,被想法包裹,汲取愉悦,遭受折磨,完全是坠入幻象。
所以,觉醒在此刻,此刻,每一刻,我们可以全然的观察,用心的体会,亲自看清,看清各种的幻象。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清空的过程,没有任何的控制。
所以去放手,它不是一个控制,我要放手,放不下,这颗心恐慌、难受、焦灼。去理解为何放手,放下这么难,那我们就得去理解整个想法的框架、想法的构架、想法的本质,这个想法的粘性、这个瘾性。
去看清想法的构架,看清的过程是清空的过程,是放下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观察、体会、洞察、理解。在生活的每一刻,每一个角落,总有的观察,总有的理解。
想法是什么?想法就是一些画面,包括听的、看的,总之各种东西,咱们都叫做画面,想法来自于哪里,想法来自于记忆,是对这个记忆的一个响应,没有记忆,哪来的想法?
想法的活动来自于整个内心对记忆的响应,记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想法是旧的,因为记忆是旧的,记忆不可能是新的,新的永远是不知道的,知道的永远是旧的。
所以,这个想法的活动本身,意味着这颗心活在过去,人这个大脑有记忆,整个神经系统有它的记忆,记忆是这个重要的功能,没有记忆,我们人也没法生活、也没法生存。
所以,看清想法的构架,去感受,去观察,全然的观察,这本身是清空想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严肃生活的过程。当然这里面不妨有各种各样的欢乐,需要每位朋友亲自看到,但这样的状态极其靠谱,极其稳固,坚不可摧。
一颗真正能够看清想法构架的内心,清空这个想法,让语言适得其所,意味着没有这些自我表达,毫无用处,只会让这些幻象持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