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佛系青年”这个词一夜之间刷遍大街小巷,微信朋友圈。余热未消,还衍生出来了“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有些好奇,这是谁又生生造出来这个词要损一下现在的青年?
查了下百度百科,原来“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佛系”的称法,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所介绍的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
在最近流行的词中,这个称呼,还专门用来特指了90后。
2
就像曾经80后,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垮掉的一代”一样,90后被称为“佛系青年。”已经算好多了
这不是阿Q心理,而是说明大家的认识普遍提高了,我们不再一棍子打死,而是慢慢地在说一个事实。
“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这些词语用来说的其实是没有欲望、没有目标。
或许现在90后经历的,正是曾经80后所经历的。
在职场中,变成佛系青年,那可真就没前途了,那究竟怎么就会变成无欲无求的佛系青年了?
3
工作中,我们常常听说一句话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单位里的老员工、老实人也都会这么感慨,还会经常告诉手底下的老实徒弟。
可小孙,就不信这个邪,因为他一直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磨练好技能,活干的好,领导一定会看到的。
和小孙同来单位的小李,脑子比较活络,他听取了老员工的经验,要当“会哭的孩子”,要有奶吃。
过了2年后,小李在部门里已经俨然变成了领导的助手,一人之下。而小孙却变成了老师傅,带着徒弟,感慨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而小孙慢慢地就变成了“佛系青年”,无欲无求,怎么都好。
4
也许你会说没那么绝对吧,我身边有的人埋头苦干就也当了领导了?
但从概率上来讲,还是会哭的孩子当领导的多哦,做寿司的“小野二郎”的工匠毕竟是少数。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从沟通的角度来说,是强调要和领导常沟通;从心里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让领导的心理产生锚定“嗯,这个小伙不错,有想法”,慢慢地变成了“这个小伙有能力,以后有重要的项目交给他,我放心。”
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把小孙锚定成了干活的人,工匠的人,可往往当小孙没有得到领导经常的反馈时,工匠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如果小孙和小李的绩效奖励上差距也很大,可想而知,工匠很可能是个大坑,小孙很久才能跳出来。
两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和“酒香不怕巷子深”,会把刚入职场的人锚定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上和做事方法上。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真就变成了“佛系青年”了。
5
学会去向领导哭,一方面说明你会为了自己争取利益,另一方面,你要用各种办法去和老板沟通,让老板满足你的利益。
老实人吃亏的地方就是不愿意向老板邀功,觉得老板会看的见,可事实往往是老板很忙,哪有功夫看你,你又长得不美。于是,越生气老板看不见,越不想沟通,形成负循环。老板也觉得你这人有问题,对你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少,慢慢地你就变成了职场隐形人了。
“会哭的孩子”在和老板沟通完后,虽然自己可能没干多少,却硬硬地说干了很多,还举了一堆例子,把闪光点说的老板都佩服。在和老板沟通过程中自觉地就完成了工作的总结和价值点,久而久之,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还锻炼了总结能力、分析能力。每次沟通完了后,老板还大大地赞赏,给予正反馈,结果会哭的孩子越来越会哭,得到的越多。(请自行脑补宫斗电视剧)
所以,
会哭的孩子--->老板肯定--->越来越会哭、总结能力越来越好---老板接着肯定---会哭的孩子升职。
巷子深的好酒--->老板不知道--->好酒很生气--->老板继续看不到--->好酒无人闻--->佛系青年。
佛也要入市,少林寺还要上市。
偶尔佛系,向世界展示你的温柔,但生活的洪流会裹挟着你奋斗。
6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中的湖。--中国当代诗人北岛”
人是寻找意义的动物,即使没有了别人的关注,我们迟早也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
一时的无所谓,终究掩盖不住你心中想要寻找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