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知晓和喜欢的作家不多,应该是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龙应台算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女作家了。从她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再到她的《野火集》,就这样渐渐的喜欢上了她,而且越陷越深。近来,适逢好友推荐这本《大江大海1949》,我得以进一步“认识”龙应台。原来她是这样的龙应台,这样“多变”的龙应台。
在人生三部曲中,龙应台是一位慈爱与睿智兼具的母亲。在《野火集》中,龙应台是一位针砭时弊的社会人。而在《大江大海1949》中,龙应台又变成了一位历史的追溯者,带领我们回看那一段让人撕心裂肺的战争悲歌。她本着还原历史真貌的初心,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到处查阅文献、走访考察,之后闭关写作。她在悲痛中坚持,再坚持中悲痛,一度崩溃。历时四百多天,这部催泪战争史终得问世。
读这本书的人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越读越心痛,心里很难受。然而越读越能体会到为什么书名叫大江大海。那一代人啊,度过多少大江,穿越多少大海,经历了多少漂泊无依,每一次都是生死离别。每一个抉择,每一次转身,都可能是永远。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和社会乃至是国家带来的危害,特别是给活生生的人带来的痛苦。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受苦受难的始终还是战士和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要么死的死,散的散,要么被抓走充兵,终究免不了一死。战士们大多战死沙场,还不能马革裹尸。被日军俘虏的更惨,关押集中营,集中做苦力,充当实验对象,最终还是一死。那个年代,命真贱,真的好贱。那个年代。活着好难,真的好难。老百姓们本以为抗战结束就可以过上安心的日子,谁知国内危机四伏,冷热对质不断,国共最终兵戈相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跟随国军走的人拥挤着上火车南下,火车内外都是人。被挤死的挤死,过隧道时被撞死的撞死。好多一家几口挤着上火车,有人上去了,有人没上去,从此一家人分崩离析,再见已白首亦或今生不得再见。有的大人在半路下车上厕所,独留孩子在火车。当大人起身,发展火车已开走,任凭自己再怎么追再怎么赶,散了就是散了,今生今世再见。跟随国军走的人到码头上船去台湾,小小的码头拥挤不堪。军人已没有了纪律,只管争抢着上船。普通老百姓更是你争我抢,一个又一个人掉进大江掉下大海。他们到彼岸了吗?战争,一个不起眼的字眼,比起那些生化武器,危害的更多是人的精神,摧残的更多是人的心灵,而这种危害往往更加巨大,永远无法愈合。
坐地铁的时候曾听到一位老爷爷在跟别人讲话。老爷爷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他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只是一味讽刺国家软弱讽刺国家只会抗议,整日叫嚣着打打。问题是一旦真正开打,他们什么也不会,还得让国家保护,拖国家后腿。看看那些战乱的国家,打仗前一点不差北京上海,几杖下来沦为废墟,看着心痛。现在的年轻小孩子啊,真是不知道和平来之不易,真是不知道珍惜。”虽然短时间就到站了,但是这一段路程,能听到这一番话,也是感觉很幸运的。仔细想想老爷爷的话不无道理,如今看了这篇文章后感受更深。我记得之前有人问过我说:“你觉得什么样的政党是一个好政党?”我觉得我的想法看似简单但是不简单:与我们惨痛的近代史相比,与那些深陷水深火热的国家相比,我认为能使一国的百姓免于战火的纷乱走上安康的道路这样的政党就是一个好政党。虽然,这个政党内部可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但是,最起码它可以给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你不觉得活下来好难。
那个年代的人啊,性格是内向的,大多数人想的都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倒下,说不定下一个人就是我,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死了。大多数人看着身边亲人走的走散的散,心里是没有希望的,看不到希望之火。就算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阴影也是挥之不去的。龙先生描述当你走在路上你可能会看到一个老爷爷孤零零一个人坐着目视远当。当你在电影院看抗战影时前排可能有老人在放声哭泣。当你很别人聊天时,可能聊着聊着对方就泪崩了起来。这些都不要以为奇。他们只是心里有创伤而已,隐藏的伤痛。
一个记忆犹新的情节是在战乱区当国军打胜仗进村时,村子一片寂静,既没有人也没有粮食。当国军被伏被共军压着进村时,村里生机勃勃,一片喜庆。村民们给解放军做饭,给解放军制衣纳鞋,自愿给解放军当后勤运送物资。国军一高领将领见此状,顿时心寒,眼泪簌簌而下。不由地感慨: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失败的很大原因就是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啊!一个国军在城里见类似此状更是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人啊,国军对你们不薄啊,为了给你们吃上百面米饭,我们在前线吃得都是些什么啊。你们现在竟然投靠共军,还有没有良心啊!”悲伤失落之余,他们都意识到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广施法德于天下。
那时候的战争啊是多变的。可能前一分钟你是国军的人,后一分钟你就被俘变成了共军的人。可能前一段你还在家乡打对面的人。没多过久就被俘虏,拿着枪口对准遍体鳞伤的家乡。口里只能慨叹着:江流有声,断案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已。
那一代台湾人啊,都是流离的中国人。唯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的人出去了一趟被路过的国军掳走,再也回不来见母亲一面。特别是士兵奉命撤退只逼台湾,从此再也回不了家。等到终于可以回去的时候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家乡已不可复识,父母也早已不在。只能独自感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进而认识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那一代人啊,心中都充满了乡愁。正如余光中所写的《乡愁》一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那一代人啊,渡过大江渡过大海,从1937走到1949。每一个抉择,每一次转身,都可能是永远。
那个时代的人啊,他们没有错。让我们向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致敬。愿再无战乱,和平永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7445/2cfe7cdb64cb1ae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