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警惕学习路上4个心理偏见,实现高效学习

警惕学习路上4个心理偏见,实现高效学习

作者: 秀燕 | 来源:发表于2016-11-10 11:35 被阅读336次

    前阵子和不器聊天,他说到自己有一个学习方法:和年长的人聊天,这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当时立刻就问了一句: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 老师反问了我一句:你觉得你刚才这个问题有问题吗?
    当时我就懵了,于是不器给讲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所犯下的4个问题。

    不器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并不只是学习而已,遇到不同的老师,有人会和你说,要多看书,有人会和你说碎片化学习,有人和你说制定计划什么都是无效的,我一年只做三件事等等,他们都说的对吗?当然说的都对,因为每个人学习阶段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的方式就是不同的,采取什么方式,关键的核心在于你要知道你在什么阶段。当我们习惯于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方式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就陷入了当前的学习惯性中,产生了心理偏见,觉得当前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从而阻碍了自己采用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减缓了自己成长的步伐,其实学习可以更高效。

    一、心中要有学习地图

    地图是什么?是能够指引你到达目标的工具,可以帮助能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习也是有地图的。如果了解学习地图,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学习的地图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
    1、盲目学习
    2、有目的学习
    3、随心学习
    第一阶段:盲目学习。盲目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满足于自己正在处于学习的状态。看见了就想学,想去占有知识,或许是想在别人面前炫耀我知道这个知识,或许是想让自己的内心安心,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这个知识了,请安心”。当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感,想要“立刻、立即”去了解,去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呢?首先会学到很多知识,填补自己很多空白;其次学了很多知识,都不是自己的,或许在不久之后忘记,或许在别人谈起了作为谈资。这样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衡量学习效果的手段,比较容易设置学习时间、参加课程数量等作为学习效果的指标,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阶段:有目的的学习。盲目学习会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不过我们学习并非只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我们还会想着在实践中使用,期待自己能够拥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所追求的。学习知识分为可以简化为三个不同目的:了解、应用、发挥创造。你要想清楚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个阶段:有框架学习。这是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当你在某一个领域已经有了自己框架之后,你已经非常清楚学习的知识是在补充什么样的知识,这个时候学习什么都离不开自己体系框架。说没有目的,实际上却是目的性最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你自动提问:这个知识能在我的框架中的哪个部分使用。我们到达这个阶段的时候,学习就能进入一个圆融状态了。可以将自己学习的到知识轻松的纳入自己的框架中。

    当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采用第一阶段的学习方式,随着能力提高,可能会有些人进而带着问题问,再有一部分人会形成自己的体系框架。并非说哪个阶段比较高级,而是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学习的话,会不断经历着三个过程。正如李笑来所说的7年就是一辈子所谈到的学习方法:我的每个七年——第一年拼命学习,拼命适应。到了第二年,我已经习得了最基本的技能,第二年就拼命地成长。到了第三年,收获。第四年呢,收获。第五年呢,收获。第六年呢,还是收获。第七年干什么?休息。
    同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候,我们必然会从第一个阶段开始。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第一个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先绘制这样的地图,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觉察自己,将自己抽离出来,避免自己停留在某一个阶段。

    这是我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思维惯性,为了贪欲而学习。

    二、思考要饱满

    我当时立刻就问了一句: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这样一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希望答案能够直接通过别人的嘴巴说出来,过于着急想得到答案,缺乏思考的过程。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呢?如果那思考比作做饭的话,我想问一下没有米,你能做饭吗?我们既然要思考,就得需要有思考的对象,那思考的对象是什么? 怎么才算是思考?
    首先你得有材料,思考的对象应该关于主题/问题相关的信息。遇到一个问题,如果直接找到答案,那么的确会产生“知道”的快感,尤其是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这样的快感会促使自己会想快速直接的得到答案。当没有相关信息支撑,只是要一个答案的话,并没有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只会去占有更有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成长是很缓慢的。
    其次思考的维度层次化。我们倾向去直接寻求答案的时候,得出这个所谓正确答案的思考逻辑其实只有一条,这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其实世界上的知识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是适合不适合,正如人饿的时候让人多吃饭,但是人撑了再让人多吃饭就不好了。任何一个知识都是有适合的边界的,所以思考应该有层次化,从更多的视角去探索知识的边界。思考的层次化,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各个层面进行划分抽离,再进行整理后,形成自己的思考结果后,再去和别人沟通交流,去了解对方的思考逻辑。
    想要更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何为独立思考,前提是你心中有思考,不是纯吸收别人的观点,以后看到占有理解别人的逻辑,就是自己的了。要明白什么才是你的,独立的,这经过你去收集、抽离、分析、思考的。

    第二个犯的错误,缺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思考过程,为了提问而提问。

    三、从认知方面入手学习

    先学习哪个方面开始更好呢?不器老师从符合成人认知的方式去学习。
    1、从自己熟悉且认可的方面去入手。从自己熟悉并相信的方向,因为是自己熟悉并认可的,接受起来认知上不会产生阻碍,因为这个学习过程中会得到不断别人(书中、课程中)的认可,这会让我们特别容易接受这个方面的知识。同时,这样的学习会让我们一直保持在学习区,避免调入恐慌区,减少情绪上的困扰,行动力变得更强。而学习的方法采取的时候拓展边缘的方式,即在自己的原来熟悉的点上,找到一个边缘,去细化分解,慢慢去探索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体系。这就好比地面部队,慢慢推进,非常扎实,缺点是缺少视野。
    2、从自己非常认定的信息源入手。世界上的道理总是相似的,其实牛人最后总结方法我们总是大同小异,优秀的信息源可以帮助我们直通本质,从本质去学习拓展,先建立系统框架,从进行填补学习,有这样的整体大局观,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当你心中认定之后,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要犹豫,会极大减少内耗,学习能力会超级强。如果你无法建立一个框架,很可能原因是你看到的书太少,看到优质的书不够,导致信息源不足,不能建立一个整体框架。这个方法缺点是灵活的使用机制和方式,应用起来可能会僵化。

    第三个犯的错误,没有采取符合认知的学习方式,为了学习而学习。

    四、学习如何学习

    我们某一个观点的形成,若是从别人那里得知,一般要经历:推崇-迷信-否定-平衡 这四个阶段,首先是特别推崇,觉得就是真理,然后会迷信去执行,执行过程后发现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就产生疑问和否定,最后经过思考明确了额其边界,对这个观点才会有自己的认识,才能成为自己的。
    阅读一本书时,书上能想到的,我们要是没想过,可能未来我未必也能想到;若是书上能想到,我们也能提前想到,那么我能更快理解。对于那些我们不熟悉或者不太相信的东西,其实看过之后我们都不太记得了,也真的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读书是关注背后的思考逻辑,将自己的思考方式显性化。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占用。衡量自己成长的方式,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调整,能看到背后的逻辑。

    第四个犯的错误,学习的具体知识而不是思维方式,为了知识而学习。

    五、总结

    很多思考还不够清晰,不过这四点让我觉察到自己思考上的误区,真的很赞。学习要避免以下四个错误:

    1. 思维惯性,为了贪欲而学习;
    1. 缺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思考过程,为了提问而提问
    2. 没有采取符合认知的学习方式,为了学习而学习
    3. 学习的具体知识而不是思维方式,为了知识而学习

    好的老师,就是能了解到你的状态,站在刚好比你高一点点的地方给你所指引,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不器还说,超出自己理解之外的东西,如果真的不能理解就不用理解了,勉强而为之其实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警惕学习路上4个心理偏见,实现高效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xx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