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孩子,你慢慢来
橘子带你走入《生命绽放》02

橘子带你走入《生命绽放》02

作者: 上海橘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04:35 被阅读0次

    育儿话题:能不能打孩子?

    现代育儿的主流思想是:孩子不能打!

    社会进步了,从我们父母辈:“棍棒底下出孝子”,到我们这一代做父母,谨守“孩子不能打”。谁谨守?育儿书看得越多的妈妈,越知道不能打。一般育儿书看得多的都是妈妈,所以育儿焦虑的也是妈妈居多。看得越多,越方寸大乱,怎么做都是错。不打不听话,打了自己内疚不已,还跟孩子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不该动手。

    之前这个问题也小小地困扰过我,打还是不打呢?

    后来秀芳老师的育儿工作坊,彻底帮我打通了任督二脉。

    ————————————————————

    【引用秀芳老师原话:】打,只是其中一种育儿方式,就好像是一颗植物落到土壤里,如果他老是乱动,就会扎不住根,土壤一方面忍受着植物的乱动,但是植物的种子也遭受着无法得到营养,甚至不小心碰到石头的痛苦。

    人类育儿也是如此,千万别一边倒地教育父母们,不能打,不能骂的。你不知道你在助长着什么。

    不要以为育儿意识的提高,就是摆脱人类的动物性了,可以强行去到神人态了。

    相反,我最近接触的几个案例,都是深受不能打不能骂孩子的精神紧箍咒困扰,导致父母们更加自责,导致孩子和父母的灵感流动更加不顺畅了。有些孩子甚至无法无天了,控制起了父母,让父母为奴为仆。

    所以,我想说的是,打不是问题,不打,也没什么光荣的。关键是回到本质,你只要去看,你和你的孩子传递的是什么?是爱,还是你的累,还是你体内的不安全,还是你的威严。

    去看清楚本质,借着每一次发生,看明白自己和孩子,这才是一个智慧家庭最该做的,而不是一味地在方法上,较真上了。【引用结束】

    ————————————————————

    【引用案例】

    下面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夫妻各说各的,各自有理,但都浮在“枝”上,沟通不到“根部”

    【一对夫妻的争执与沟通】

    一家人周末出游,妻子好不容易把娃的课外课调开,说动了老公出门,这是北京最美的季节,赏红叶,看多彩的秋色,一家人其乐融融。

    湖边,爸爸和6岁的儿子嬉戏、打闹,父子之间的美好时光。突然,听得爸爸大嚷一声。原来,儿子攻击了他的私处,疼得他大叫。爸爸怒火冲天,把儿子抓过来,翻过身,坐在湖边的椅子上,扒开屁股狠狠地打了几下。

    “这小子,不是第一次了。告诉你不能打这儿,你还故意这么干!”爸爸边打边说。“你说,你以后还敢这样呢?”

    “那一幕让我很难受。儿子小小的身子就这么被翻转着,白亮亮的屁股露在外面,我不是心疼他被打疼,就是有种屈辱的感觉。那是完全的力量不对等,或者是身份的不对等。”——妻子描述当时她自己的感受,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之后她和老公的交流,又引起一场争执。

    妻子:你扒开孩子屁股打,还是光天化日下,我个人感觉非常不好。不是说多心疼他受痛,只是感到有些悲哀和不忍,那无非是强权和体格的凌压。找到别的方式,恐怕你我都需要思考。

    老公:他打我那里,而且是第四次了,这次还是有预谋的。打,是教他讲规矩。他就是对刚才没让他去游乐园撒气。一味地跟孩子妥协,从着他,这难道也是教育?

    妻子:他6岁了,有自我意识,有自尊。再说,他现在不过是个小小身子,你可以随便扒了裤子揍,有一天你打不过了呢?把他当一个平等的人,无论他多么小!

    老公:老话讲,棍棒底下出孝子,难道古人所言全是错了?否则人就不需要教了。

    妻子:我还是觉得你该在合适的时候给孩子道个歉,他也可以给你说对不起。这幕我忘不了,我不希望孩子留下记忆,你最好能处理下。

    老公:我打了就打了,还跟他道歉,你不觉得你这五迷三道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吗?我不否认打孩子是父权的表现,但这也没办法,子不教,父之过。难道等他长大了,我再去用父权,还来得及吗?

    妻子:孩子会因为你打了他,就会对你心服口服了,下次不再犯了?如果非要打,打手掌,罚站,请不要再扒裤子。你觉得他真不懂什么是羞辱么?

    老公:如果他真有了羞辱感,就好了。今天这事要放以前,那是犯了大忌,你有心去了解中国传统教育么?

    妻子:他不懂控制情绪,难道没有成人的示范?不希望孩子做的事,不要做给他看。如果你承认今天失态了,我还能谅解。

    老公:也许上初中了,我不会再打,那就是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不会替他担着了。等他成年了,我会请他喝茶,让他明白自己是大人了,要去计划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好人,有价值的人,就是这样。

    妻子:真要呵呵了,童年,少年,打架方式来解决问题?成年了,还会喝你的茶,好好和你谈?

    很多长大后暴力倾向的人,都是生长在一个暴力环境里面,最关键的是,父母的教育里面只有暴力,再无其他。但我们家不是这样。

    教孩子,我没找到好办法,还在寻找。但我绝对不会认为打是解决方式。【案例结束】

    这其实不是子众的个案,但真的是一个太好的案例,所以我忍不住全部粘贴过来了。

    被踢私部,当然很痛,痛了当然就想把娃拎过来揍一顿!被踢私部,还控制情绪,爸爸也不是圣人呐!妈妈倒是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直接就把爸爸给扣上了一顶“暴力”帽子,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阴影,就担心孩子以后要留下不好的记忆了,要爸爸道歉。

    可怜的爸爸,完全没有得到老婆的关怀和支持。还要和老婆争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个讲爱的地方。秀芳老师说的“根部的沟通”,最根部的沟通,就是爱的沟通啊。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根基。妈妈这个时候要关怀爸爸,一起教育熊孩子。哪怕事后想再跟爸爸沟通一下关于“揍孩子方式”的问题,也可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沟通:老公,这熊孩子是该抽!你当时是不是疼疯了啊!直接就拔下了他的裤子。老公,你说你当时还有没有理智,能不能做到打手或者不拔裤子啊!拔裤子多伤自尊啊…

    如果爸爸感受到的是妈妈的爱与更好解决问题的讨论,那他也不会那么捍卫自己、保护自己。也许他会说:当时气死了!把小时候我爸揍我的那一套给用上了!是有点过,下次得控制下,吓唬吓唬就行了。

    对于孩子,也不要有“打不得、骂不得”的包袱。就是秀芳老师说的,看清关系的本质,在平时建立好亲子关系了,不会因为1、2次厉害点关系就崩塌了。对孩子,要建立的,也是根部的爱与信任。孩子是知道的。

    育儿的“术”,不如育儿的“道”。通“道”的情况下,各术可用。不通“道”的话,“术”多不是好事。

    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之一,是家庭的枝。父母才是家庭的根。父母关系更是根中之根。爱孩子,更别忘了爱孩子他爸/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橘子带你走入《生命绽放》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ya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