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从“第二课堂”到“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终于在新课程的架构中确立起自身的课程地位。这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双重课程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则
新的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旨在确立双重课程---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科课程所排除了的现代社会以及人类与人生的切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框架。
双重课程整体设计体现了两个原则:
1、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现代学校教育割断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脉络,使得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面对的“书本世界”---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存在着三个断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断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断层;与现代学科发展的断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针对“书本世界”的三个断层而提出的另一种课程的元素(或是课程形态)。
2、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打破知识与经验的二元对立的状态。生活与学术的交融,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按照日本《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综合学习”的定位是这样的:第一,综合学习是为学校和社区展开独特的教育实践而设置的时间框架。第二,综合学习的目标是:自主发现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式判断,以培育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掌握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培育主体式地、创造性地从事问题解决与探究活动的态度,从而能够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第三,学校根据上述所示的综合学习的目标,确立诸如在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福利、健康等横向的、综合性的课题、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课题、体现社区和学校特色的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展开学习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