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好好在拆解《终身写作》这本书时,曾经说过,写文章要从一开始的自嗨型转变到站在读者角度来写文章。
自从实行“双减”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当老师该如何教孩子?显然不能像以前那样成绩决定论,可也不能一点儿不管孩子的成绩,那老师到底该如何做呢?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叫做“用户思维”。
为此,我特意上网上百度可以一下:用户思维简单地说就是用户的想法,比如质量好,性价比高,甚至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用户形形色色,想法各异。但永远离不开消费的基本观。
放在教育上,我觉得就是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家长的培养理念。既不能出现家长想让孩子打好文化课基础,教师却让他自由发展的现象,也不能家长只想让孩子快乐,而老师却整天揪着孩子的成绩说事儿这种情况。
这样长此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难免因为沟通不畅发生矛盾。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这学期,一开学,就有好几个家长跟我交流时,说起这个问题,他们都一致表示:并不想在学习上太逼孩子。
一开始,我还很不理解: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这么宽松呢?为什么不使劲儿管管他们呢?
渐渐的,我发现,最了解孩子的还是家长,他们知道自己孩子什么水平,因此也算的上是“因材施教”吧。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我也逐渐明白,这个世界,终究是要有一些人搞科研,有一些人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但无论他们做什么,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因此,下一学期,我不能把眼光都聚焦在孩子的成绩上,更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承受失败的勇气、面对困难的勇于挑战、面对挫折的坦然面对……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品质,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也是每个孩子都要具备的。这远远要比成绩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