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开例会,教导处主任布置任务时说,这个星期学校3—6年级会开展“珍爱生命,从我做起”口头作文演讲比赛,主持人会从3—6年级老师中选取。他话音刚落,我就有种预感可能会让我上,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第二天上午殷老师去我们班教室让参赛学生抓阄儿以确定上场顺序时,和我说,这次主持你给咱去吧?我立即点头同意。预感变为了现实,去吧,这是作为年轻教师该有的担当,不锻炼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其实当时是很没有底气的)
下课后,满脑子都是主持人的形象,但在脑海里最先出现且保持持久的主持人是董卿,喜欢她的婉约端庄大气,欣赏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钦佩她扎实的主持功底以及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
她说,主持人的开口第一句很键,“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一声问候看似简单,但是说出去之后,是不是所有的人真的感受到了你的热情,还是只是听到了那句话。
她说,其实“我是主持人”这五个字哪是两分钟三分钟就能讲得清楚的,这是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的人要用一辈子去践行的我们的一个职业信仰,所以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什么说任重而道远,因为弘毅之士,以仁为己任,什么是仁?博爱、担当、责任、格局、胸怀,特别是站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个舞台上,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技巧,是经验能够决定的,还有价值观,它决定着我们最后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真正的舞台的灵魂的支柱,还是只是无根的浮萍。
受到这些语言的启发,星期四下午培训回来后,拿到稿子的我,一个人坐在讲台上,像在给学生指导朗读一样指导着我自己。第一遍,通读。第二遍,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读。这一遍是最耗时费力的,因为你会去想怎么样才能读得令人满意,哪些地方停顿,什么时候重读强调,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嗯 ,抑扬顿挫也得把握好,是不是也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呢?比如,第一句话,“清风扶柳,春意盎然,在这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瞧,多美的句子啊!像学生做课堂笔记一样我也在稿子上圈点勾画出自认为的注意点。第三遍,再次通读。第四遍,重点读开头和结尾部分,因为中间部分在时间上比较零碎,学生们在演讲时我是有时间准备的。读了2、3遍之后,感觉没什么效果,也想听听自己读得到底怎么样,然后就打开手机录音这个软件,想象着现场的画面,开始录播,只录下了开头,然后试听,自己给自己找毛病、挑问题。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还是急,语速偏快,感觉还应该再慢一点,给自己留有呼吸的时间,同时也让大家听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就这样,再试一遍,再听,自己觉得可以了才能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读了读结尾。不知不觉中,时间不早了,已经快十点了。整理东西关灯关门,回到宿舍洗漱睡觉。
星期五上课前收到群通知,第一节课后开展活动。看到这一通知,让本有些胆怯的我心中暗自窃喜,有时间再念念稿子了。但是当活动真正开始,当我拿着话筒站在那里时,我内心是有波动的,仍感畏惧,其实小学生一点儿都不小,他们聚在一起可成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足以使我为之倾倒。现在透过笔尖仍能感受到紧张带来的左手的抖动,伴随的是纸张发出的振动声,记得当时解决这一紧张的办法是用拿话筒的右手拿着这张纸的右侧,给左手以保护支撑作用,渐渐就舒缓了紧张气氛。还有就是一个学生讲完后,衔接语的变化是我在台下所没有料想到的。稿子上有,但是基本上都是“谢谢某某某带来的精彩演讲,”,刚开始可以这样说,但是如果16位学生的衔接语都是这样的话,自己说着都感觉死板枯燥无味,何况听者呢?所以在学生们演讲时我也会去听,记住得哪怕只是一句话,再加上临场发挥,衔接语的问题也迎刃而了。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适应了主持的情境,结尾也就无需担心,在声音通过话筒的传播下,“珍爱生命,从我做起”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圆满结束。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得到老师们的反馈:
郜老师说,你这主持的风格也不错呢!
李老师说,第一次已经很好了,不错。
阎老师说,看出来你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后面就觉得还挺好的,没事,再去上几次,就更自然了。
最后也打内心底里感谢焦老师,因为有了您的提醒,我才有了这篇《回顾第一次主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