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按照诗歌题材来分,我们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类型。
第一送别诗。所谓送别诗是指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这类作品主要抒发的是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别离之时的牵挂和情深意长的勉励。
只要学生读的多了对于经常出现的几种意象能够熟知,阅读时把握诗歌的情感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的《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送别》《赠汪伦》《山中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古人对于离别是非常重视的,因为那个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为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甚至成为生死别离。所以在离别的时候,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有时还要吟诗作对。殷殷话别,因此离愁别绪也于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多重的,可能既有对友人的劝勉、激励、关心还有不舍,也含有对自身命运的慨叹,甚至来表达胸中的激愤或表明心志等等都有可能。
第二,咏史怀古诗,一般指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的诗歌类作品。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中的“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代表作品有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刘禹锡《乌衣巷》。
阅读这类诗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就是“贬官文化”。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曾经这样写道: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往往就是山水田园诗,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就是陶渊明。但这一点我们在今后的山水田园诗中,予以重点解读。
如果被贬的官员不仅仅是热衷于游山玩水,而且还奢望着回到朝廷效力,或是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满,那么他所写出的文章就属于咏史怀古这一类的题材了。他们通过对历史遗迹,古代典故的吟咏和赞颂。委婉地写出对自身遭遇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被重用的失落。便有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慨叹,有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也有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美好愿望,更有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国忧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