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730318/f7d6519a85a7300b.jpg)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1948年创作的一部社会学著作,主要内容是探讨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文化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作者费孝通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和调查,提出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等重要概念,并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基本结构。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推崇,被誉为是中国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农村社会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费老首先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在此基础上,中国农村社会的底层——农村就衍生出以下社会结构和运行规则等方面的问题:
一、差序格局:该篇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以个人为中心,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像水面一样荡漾开去,形成一种网络状的结构。越靠近这个中心,与自己的关系越亲密。
二、男女有别:该篇探讨了男女之间的角色分工和性别歧视问题,认为男女之间的差异不仅是生理上的,也包括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
三、家族:该篇探讨了家族在中国农村社会的作用,认为家族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权力。
四、血缘和地缘:该篇探讨了血缘和地缘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血缘关系在中国农村社会中非常重要,而地缘则起到了连接个人和家乡的作用。
五、道德体系:该篇探讨了道德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道德是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秩序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法礼:该篇探讨了法律和中国农村社会的关系,认为法律在中国农村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受到文化、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本社会学经典,《乡土中国》这本书适合所有对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人来说,这本书更是不可错过。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和运行规则,如果你想深入探究中国社会的文化根源,那么《乡土中国》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选择!
总的来说,《乡土中国》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2306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