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我们一家在奶奶家住了几天,初六告别时,四岁的女儿对爷爷奶奶大喊:“爷爷奶奶再见!祝您们永远快乐,永远幸福,永远不会死!”
我赶紧纠正她,要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她按我的要求说了,然后下电梯的时候,她问我:“长命百岁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永远都不会死去。”
呃……好打脸!
我们忌讳谈“死”字,不仅是在过年这么喜庆的场合,生活中我们一般也对死亡避而不谈。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孩子对死亡的好奇。
我小时候问爸爸,什么是死亡?爸爸告诉我说,就是睡着了,并且永远不会醒来。吓得我一度不敢睡觉。
有个朋友的孩子问妈妈,什么是死亡?她说就是去天上,而且再也不能回到地面上来,结果她有一次出差坐飞机,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说什么也不让她飞到天上去。
还有一个朋友,她孩子8岁多了,越是不理解死亡越是胡思乱想,后来她知道了死亡就是永远地离开,不存在了,她就非常担心妈妈会死去,总是莫名其妙地突然抱住妈妈,流着眼泪说妈妈不要离开我。
我们越回避,孩子越好奇,最可怕的是,我们从小成长在一个忌讳死亡的民族,我们也并不是很理解死亡的意义。
这样的问题在一些欧美国家就不会存在,因为他们很早就有对孩子的死亡教育。
丹麦的作家写过这样一个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讲的是一位爷爷突发心脏病猝死,死后,他舍不得自己的小孙子奥斯本,就变成了幽灵,在夜晚来到了小奥斯本的房间,小奥斯本见到爷爷后非常惊喜,每天晚上都和爷爷玩耍,他看着爷爷从墙壁上穿来穿去,听爷爷发出幽灵的叫声,但是爷爷很不开心,他说他死前忘记了一件事。
小奥斯本努力地帮爷爷回忆他忘了什么事,他们想起去游乐场坐过山车,想起在花园里种过一棵大树,想起一起去看电影看到最后呼呼大睡,最后,爷爷突然想起来,他对小奥斯本说:“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再见!”爷爷和小奥斯本都哭了,绘本面前的我们也感动不已。
这是我听过的最温馨的关于死亡的故事。它也让我们开始正视生命,正视死亡,让我们意识到生命有始有终,如同花开花谢。
一位牧师说过:只有体验过死亡,才能理解生命所赋予我们的意义。
中国人忌讳谈死亡,对孩子更不会有关于死亡的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对死亡没有起码的敬畏。
8岁男孩因为作业问题被父母训斥,锁门自杀。
14岁男孩周末贪睡,被母亲掀被子,一气之下从12楼跳下。
15岁少年因为遭受同学凌辱留下血书自尽。
20岁女留学生不堪光鲜生活下的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死亡在中国孩子的眼里,是抵抗家长的手段,是逃避生活的退路,是挣扎,是呐喊,是报复,唯独没有害怕!
对死亡无惧,是因为对生命不尊重,是因为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曾经有一个16岁的读者对我说,他学习不好,无论怎样努力都学不好,他觉得愧对家长,愧对家族,常常会有轻生的念头。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悖论,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可以为孩子去死,但是,他们却不能接受孩子平庸地活着。
孩子一定要优秀,一定要出人头地吗?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呢?如果他无论怎样努力都考不出成绩,这辈子都成不了学霸,你还爱他吗?你还会对他表现出爱意吗?
浮躁的社会,急功急利的家长,重重压力下的孩子不知道生命的本真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所以,死亡在家长嘴中,极尽避讳,但在孩子眼里,并不可怕。
乔布斯说,死亡是最伟大的发明。
17岁时,乔布斯接受了死亡教育,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而后的33年,每天都“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去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事。所以,他才能一次又一次创造科技的奇迹!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死亡,因为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生命。我们的孩子可以不成为乔布斯,不成为学霸,不成为社会精英,但一定要成为他自己!
下一次,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死亡时?你想好怎么回答了吗?别逃避,正视死亡,就是尊重生命,我们谈论死,是为了珍视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