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对于我们这个三口小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女儿读研报到的日子。虽然读研的过程并不那么轻松,甚至还有一些痛苦,但作为父母的心情总归见到积极向上的励志孩子还是非常欣慰的。
当下,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开学是希望、毕业竟成失望、绝望。于是,很多博主始终在宣传“上大学就是选专业”的理念。其实这个观念对于个体来说并没有错,但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那就有点偏颇了。因为如果人人都去选那种所谓的热门专业,那么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呢?
个人认为“上大学就是选专业”的观点应该区分对象,因为任何环境下,学习成绩总会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对于那种成绩中等偏下学生的来说,选个好的专业好就业那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让这个层次的学生去搞科研、去深造也不现实,毕竟对于未知领域探索需要天才,至少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实现。当然,也有许多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逆袭的例子,但这不代表主流。
送娃到校后,才感觉到好大学(985、211)里的研究生基本上和招录的本科生数量差不多,而且这些985或211大学还是区分层次的。如果把39所985大学和100多所211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加起来,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我的意思是说,优秀的学生其实有很多、很多。对于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他们所选的专业并不是全是热门专业,恰恰相反,有相当一部分选的是非热门专业,有的甚至选的是相当偏的专业。
女儿四年前高考志愿填报时,在选专业优先还是选学校优先时也纠结了好久,最终一家人统一思想,选择了学校优先。因为一所好的大学是许多人不能企及,而热门专业则是任何人都能选的。而且好大学总有权威大师,也许或多或少会对自己带来影响。当年,季羡林在清华大学就是被陈寅恪的几堂讲座影响了他的一生。季羡林当年清华学的是西方文学专业,基本上没学到什么东西,而陈寅恪教授关于梵文、吐火罗文的讲座却令季羡林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到德国留学选专业时,直接把梵文、吐火罗文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一生。
在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有某些地方出现了“110”打败了“985”现象,也就是说某些警察学校的录取分数超过了某些985大学的录取 分数。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所致,但还是暴露出有些家长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孩子的潜力挖掘。
女儿第一天报到并及时见到了导师,导师根据女儿的情况,建议女儿一年后转博。读博可能是女儿没有想到的,也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而作为家长也无法预知读博后会是什么结果。如果说读研的话,能够保证顺利毕业,但读博却让自己心里没底。
心里没底是因为自己对更高层次的领域缺乏心理准备,而且首先想到的是毕不了业怎么办,如果选择转博,到时毕不了业,那连硕士都拿不到。正是有这种情况和这种担心的存在,才让自己首先犹豫心理。
在这方面,作为博士生导师则有更加宽广的视野、见多识广,而且导师一般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带博经历基本上对自己的学生能够达到量身定做、因材施教,如果作为学生能够跟着导师刻苦钻研,毕业是没问题的。而一旦读博成功,那能让自己的层次提高,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为专家型人才,将来也许也会成为导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无止境,攀登高峰从来就不会有平坦大道的,都需要付出坚苦努力,爬坡前行,这个坡甚至还会充满荆棘。
在此,赋诗一首,送给所有新开学的研一学生们,希望你们勇攀高峰:
《送娃开学》
金秋送子赴黉堂,
攻读研途志远航。
背负行囊期厚望,
心藏梦想绽光芒。
校园美景迎新秀,
师友温情励自强。
此去求知勤努力,
功成之日耀门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