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做一篇文章摘抄吧:
上次写过一篇商鞅的帝道、王道与霸道,有点评的战友表示没看懂,今天读到吴军老师的《态度》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商鞅变法期间,商鞅给秦孝公的策略,今天就直接做一些摘抄,能把事情说得清楚一些:
讲到秦国统一六国,就要先讲统一之前发生的商鞅变法。
秦国地处中国的西部,从那里统一中国并不容易,因为经济和文化都不发达。实际上,当时秦国还经常被周边国家欺负,不过他当时的国君秦孝公是一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想要奋发图强,于是招揽天下的英才到秦国当官。当时有一个叫做商鞅的人就去了,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帮助秦国进行了改革,使得后来秦国统一了中国。过去,大家谈论商鞅都把它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近年来,大家对他更多的是反思,因为他那些急功近利的改革措施的副作用很大,秦国在统一之后,仅仅15年就灭亡了。其实大家误解了商鞅,因为急功近利的做法并非商鞅的本意,而是当时秦孝公的选择,具体过程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商鞅对秦孝公一共进行了三次游说。商鞅每一次都是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面见秦孝公的。
第一次他讲尧舜禹汤的大道。尧舜禹汤,这四个人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四位国君,据说他们统治的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是后来君主和知识分子向往的黄金时代。结果商鞅那次讲了半天秦孝公听着听着睡着了,商鞅离开之后,秦孝公向景监发火说,商鞅太自大了。商鞅听到景监的反馈没有气馁请求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五天后景监给他安排第二次朝见。这一次商鞅讲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国君,他们的业绩是看得见的具体的,因此不像上古时代国君的功绩那样被传的神乎其神。秦孝公有点兴趣了,说这个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但是依然没有打算启用商鞅。景监把秦孝公的意思回复给商鞅后,商鞅说我已经知道该怎么游说他了,请再给我一次机会。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秦孝公,和秦孝公聊了五霸之事。所谓五霸,是中国春秋时期五个被公认的主导中国政治的有为之君。这之后,秦孝公又一连几天请教商鞅,并最终决定用商鞅变法。
景监知道后就问商鞅,既然你知道大王的心思去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什么前两次还要和他谈帝道、王道呢?商鞅说我是怕如果他真是一个境界特别高、有大志向的人,我一开始就说那些低层次的事情,就把它看低了。后来秦孝公让商鞅为秦国制定了功利性很强的法律,这些法律作为政治和军事工具,在短期内功效明显,秦国很快统一了中国。商鞅也清楚那些政策的负面后果,商鞅说,这样一来秦国的国运终究不可能超过之前的商朝和周朝。最后的结果,也不出商鞅所料秦国在统一中国后,不仅很快就灭亡了,更可悲的是他的宗室也被造反的人杀光了,如果秦孝公知道他的子孙会有这样的下场,不知道是否会后悔选择走上用霸道治国的道路,可以说,秦孝公和后来秦国的君主,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境界不够高,只看到了武力在短期内的好处却难以理解它长期的危害。在制定统一方针时,商鞅分别用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对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最后采用的一种速效却危险的策略,最终让秦国走进了死胡同。今天秦孝公虽然死了,但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并不比他更有远见绝大多数人依然只知道追求速效却忽视长期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