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鞅四见秦孝公。

商鞅四见秦孝公。

作者: 雷子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8:18 被阅读0次

商鞅一见孝公,说之以帝道。帝道就是五帝之道(尧舜之道),就是公天下之道,故有禅让之事。

二见孝公,说之以王道,就是夏商周三王之道,虽然也跟帝道一样行仁义,以德服人,但为“家天下”之道,故传位给子孙,而不禅让。商汤、周文王都是积德累善数十百年,才取代前朝。

三见孝公,说之以霸道,就是“假借仁义”以行道,就是打着“仁义”的幌子,如春秋五霸,他们虽是自私自利,但能够以理服人。

四见孝公,说之以强道,不需要打着“仁义”的幌子,只要我强,我想打谁就打谁,可以不择手段。

秦孝公最后喜欢的是强道。但商鞅也说了,行强道,就不可能像商、周那样国祚长久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只维持了十四年,跟商(400年)、周(800年)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

商鞅分别以帝道、王道、霸道、强道试探孝公,目的何在?商鞅自己想做的不也是强道吗?那他为什么要绕圈子去试探秦君,他不怕失去机会吗?

商鞅不是来“要饭”的,他是来寻找合作伙伴的。他需要通过试探,去确定秦孝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否坚定下去。然后再决定是否跟他干。那个年代,君王在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君王,此国无缘,再到别国。对于有着大才的商鞅来说,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其实商鞅来秦国之前,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已经有点感觉,因为孝公把真实的自己显示出来,不自欺,不欺人。见面后,商鞅又一步步求证,一旦合拍,就成了终生信任的伙伴,成为历史上的一段君臣佳话。

相关文章

  • 秦帝国不得不说的二号人物(一)

    秦孝公时期谋臣商鞅 通过秦孝公得宠臣景监的引荐,三见秦孝公,探讨治国之道,经过“一顿鼓吹”,秦孝公被商鞅所描...

  • 商鞅四见秦孝公。

    商鞅一见孝公,说之以帝道。帝道就是五帝之道(尧舜之道),就是公天下之道,故有禅让之事。 二见孝公,说之以王道,就是...

  •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二十六

    商鞅徙木 战国初期,秦国秦孝公广纳贤才,发展经济。 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他劝秦孝公发展农业,训练军队,奖励耕战...

  • 20180806-0810读书笔记

    上次讲到商鞅入秦,商鞅想考验秦孝公是不有决心要改变秦国,不过幸好秦孝公想改变,于是商鞅就在秦国待下来了,他就...

  • 《大秦帝国》读后感 秦孝公|一个君王的格局

    很多人只知商鞅变法,不知秦孝公变法,但是用商鞅自己的话说,秦孝公才是变法的真正支柱,没有商鞅,变法依然可以进行,但...

  • 闲言碎语:商鞅变法

    秦孝公贏渠梁为了变法图强,打出求贤的大旗。秦孝公许诺: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卫国贵族商鞅于是入秦变法。 商鞅在...

  • 番外:营销大师商鞅

    所谓营销,就是要把握人心,商鞅在这一点上,是一等一的高手。 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给他讲帝道,秦孝公听了昏昏欲睡。第...

  • 无标题文章

    商鞅变法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了,他的儿子渠梁被立为新国君,叫做秦孝公。秦孝公和秦穆公一样,是一...

  • 熊孩子读历史(三十二、商鞅)

    商鞅,卫国人,又称卫鞅,姓姬,也可以叫姬鞅。因为后来被秦孝公封于商地,所以大家都称他商鞅。 商鞅应秦孝公的求贤...

  • 试错力

    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商鞅游说秦孝公一共进行了三次,《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商鞅西入秦后,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鞅四见秦孝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nngrtx.html